戊戌的思想启蒙和辛亥的革命风暴(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史林 作者:汤志钧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近代中国历史是发展迅速的,特别是甲午战争以后。“,戊戌的思想启蒙和辛亥的革命风暴,

戊戌变法的失败,皇帝权威的丧失,是以舆论为导向的,十三年后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统治,不能说和戊戌的思想启蒙无关。

孔子学说是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奉为圣人。康有为也想利用孔子的权威推动变法,他自己就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早在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已经宣称“圣统已为刘秀篡,政家并受李斯殃”,表示“孔子经世之学在于《春秋》,《春秋》改制之义著于《公》、《觳》”。1894年,他在桂林讲学时说:董仲舒“为汉世第一纯儒,而有孔子改制、《春秋》当新王之说”,“孔子所以为圣人,以其改制,而曲成万物,范围万世也”,鼓吹孔子改制。次年,入京考试,“朝考卷”还提出“法《易》之变通,观《春秋》之改制,百王之变法,日日为新,治道其在是矣”。接着,创刊《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组织北京强学会、上海强学会。在《强学报》创刊号上,公然以孔子纪年,署发刊年月为“孔子卒后二千三百七十三年”,以之与光绪二十一年并列。还刊出《孔子纪年说》,说是孔子“凡所称为尧、舜、禹、汤、文、武成功盛德,皆孔子所发也,孔子既损益而定制,弟子传其道,弥塞天下”。1897年,康有为又组织两粤广仁善堂圣学会。他的《孔子改制考》,也于1898年春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印行。

    《孔子改制考》说是孔子创立儒教,提出一套他自己创造的尧、舜、禹、汤、文、武的政教礼法,编写六经以为“托古改制”的根据。经过诸子争教,“儒墨显学”,从战国历秦到汉,“天下咸归依孔子”,因为他创立的儒教,教义最成熟,制度最齐备,徒众最众多,于是在汉武帝时取得一统的地位,孔子也成为“万世教主”。他对封建卫道者的借孔子以维持封建制度极为不满,又想依靠孔子儒经实行他的维新大业。从而塑造出“托古改制”的孔子,以对抗“述而不作”的孔子,把封建时代的大圣人演为维新的改制者。他要的是资产阶级的“新制”,用的还是封建主义的“旧方”,他的“尊”孔子,又说是“诸子尊教”,把孔子与诸子并列;孔子之成为“万世教主”,又是汉武帝“取得一统”后政治上的需要,无形中“转移”了孔子的地位。

孔子是封建时代尊奉的圣人,他的地位“转移”,自然引起封建卫道者的反对。康有为等把资产阶级的民权、议院、选举、民主、平等,等等,都附会到孔子身上,如说“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造”。把孔子说成是“以时更化”、创立选举等制、想望“民主”之“太平”的“制法之王”,用自己的观点,阐发儒家经籍,铺衍“孔子改制”,想用孔子的“权威”“托古改制”。无怪乎封建卫道者要说他是“乱成宪”、“伪六经”、“背叛君父,诬及经传”,“启人悖逆之萌”的“非圣无法”者了。戊戌时期的“孔子改制”之争,也成为维新与守旧之争的一个重要内容。

    以“托古改制”的孔子反对“述而不作”的孔子,封建卫道者对“乱成宪”的改良派猛烈攻击,“成宪”,指的是封建的旧的规章制度,改良派要改“成宪”,封建卫道者自然要反对。改良派以“孔子改制”始,又因“孔子改制”而为封建卫道者诬为“叛君父、诬及经传”终。封建时代的圣经贤传遭到“诬及”,孔“圣人”地位也发生变化了。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