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历经四次转折(4)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方晓东 李玉非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

  第三,科学地对待新中国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失误和问题,既不能因为失误抹杀成绩,也不能只看到成绩而忽视问题。新中国教育60年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时期,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前30年,我国教育发生过三次大的失误或冲击,即1957年“反右”扩大化对教育的冲击,1958年-1960年教育革命中出现的急于求成等严重失误,文化大革命10年对教育的严重破坏。这三次大的失误都是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造成的。但不能因为上述失误就抹杀前30年教育取得的成绩。后30年,在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是成功的。但是,从国际竞争、国内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来看,我国教育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是在经济实力不强的条件下支撑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也决定了现阶段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对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各级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更好、更多教育的强烈愿望,与有质量的教育供给不足尤其优质教育供给能力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教育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第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以苏联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为了贯彻报告精神,教育部门系统检查和回顾了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方面的教条主义表现,提出并制定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政策和举措,开始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实践。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与确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一是从这条主线来看,前30年与后30年两个时期是分不开的。前30年为后30年奠定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后30年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延续、改革和创新性发展,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二是前30年一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教育又长期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给教育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后30年首先就是要拨乱反正,清除“左”的思想对教育的影响,使教育回到健康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因此,后30年教育的历史延续不是简单的直线延续,而是经过巨大转折的延续。三是后30年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开辟了以改革和对外开放为鲜明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如果没有前30年奠定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坚实基础,就不可能有后30年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辉煌成就,特别是如果没有前30年教育探索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就不可能确定后30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后30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正是因为吸取了前30年教育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从中提高了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使错误成为正确的先导。

  回首过去,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从文盲大国转变为教育大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大国;面对现实,中国教育发展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努力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展望未来,中国要建成更加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建设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战略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跨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朝着让“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上好学”的理想境界迈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