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纪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4)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晨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追求卓越之路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时光飞逝,转眼间,“985工程”已经实施10年了。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到底还有多大?记者选择了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典型代表清华大学与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有关数据进行比较。

  以1995年到2005年为例,在办学经费方面,1995年,清华大学的办学总经费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比例是1∶24.1,2005年则缩小到1∶4.6;在科研产出方面,1995年,清华大学发表的SCI论文数和SCI论文被引次数与麻省理工学院的比例为1∶13.6和1∶31.6,2005年则分别缩小到1∶1.5和1∶1.9。

  记者从北京大学也拿到了这样一组数据: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公布的过去10年论文引用数据,北京大学有12个学科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龙以明说:“10年前,数学所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不多,主要因为能和国外大师对话的中国学者不多,而现在,数学所办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能请到20多位国际一流学者前来参加,因为中国高校中能和他们平等对话的数学家越来越多。”

  就在我国“985工程”实施的前后,亚洲、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提出各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并加强了投入。比如日本在2002年出台了建设3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政策目标,推行“21世纪卓越研究中心计划”,从2002年到2007年,来自97所大学的272个机构得到了支持。而德国也在集中力量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英大学,日前,德国拨款19亿欧元用于发展10所精英大学。

  或许,我们目前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进行全面评估为时过早,而且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但这样的结论已经形成:在任何一个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需要付出时间、资源和智慧的浩大工程,对每一所选择这一目标的大学而言,都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坦言:“与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有数百年历程,北京大学的历史才110年,真正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才30年。在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面临的资源约束、体制机制障碍,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要想真正赶上去,就必须比别人发展得更快,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11工程’和‘985工程’不应被简单视为中央集权体系下由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而是由政府和名牌大学携手合作,共同为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所作出的努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说,“这两个工程正越来越影响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投入,就要为国家和地方作出更大的贡献。”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叶世满说,“‘985工程’二期建设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发展站位上的‘国家队’意识、科技创新上的‘顶天立地’意识和‘服务国家发展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统一’意识。一流大学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来实施,只有更加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促使大学在贡献中发展,在服务中提升。”

  前行之路漫漫,困难与挑战多多。无论“985工程”未来的走向如何,它都为中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愿景,推动、激励着大学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