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教育纪事]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战略(3)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杨晨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985”支持力度比“211”大幅增强

  走在南开大学的校园里,教授们见到黄唯平都会说:“这是南开大学最有钱的人。”每到这个时候,黄唯平总是笑嘻嘻地回应:“钱都是你们用了,我其实就担个虚名,不过,只要你们用得高兴,学校发展了,我愿意担这个虚名。”

  从2003年5月至今,黄唯平已经做了6年的南开大学“985工程”办公室主任。作为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南开大学在“985工程”一期建设中得到了国家3个多亿的专项资金。

  “‘985’经费都是按项目分配,在全国平台上,由全国一流的专家进行评审,只有‘全国唯一’或者‘全国第一’的项目才能得到‘985’的支持。”黄唯平说,“因此,立项申报时正值暑假,对相关学科来说,这个假期比上班还累,从学科带头人到普通教师,经常通宵奋战,反复修改申报材料,打印和复印的环节一般都在凌晨进行。”

  “当时,‘211工程’一期建设开始不久,仅仅缓解了长期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比如买设备、建实验室等,还没有更多的资金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聚集人才。”1995年,时任南开大学校长侯自新上任伊始,就对全校每一个学科进行调研,发现骨干教师年龄绝大部分都在55岁以上,面对出国热、经商热的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优秀中青年教师队伍极度不稳定。

  资金匮乏,设施陈旧,队伍不稳,面对波及全球的人才争夺战,软硬条件都相对缺乏的中国高校,处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甭说软件,就是硬件,也无法吸引、留住人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回忆当时的情景非常感慨,“1994年前后的历史系,只有15间办公室,有一个教研室16名教师在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要开会了,怎么办?用书架把中间隔开,这边开会,那边备课。历史学可是南开大学四大支柱学科之一呀,我们都是这种情况,别的专业可想而知。”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北大图书馆基本不买国外的书,因为没有更多的购书经费,只能保证多年一直不断的科学期刊的订阅,而外国图书主要靠国外学校送我们一点。”王义遒说,“10多个教授一间办公室,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抽屉,教师的收入也比较低,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教师安心工作?”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面临的问题,在当时一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序列的高校中比较普遍。尽管当时“211工程”已经实行3年多,但大学办学经费拮据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的冲刺需要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择优重点投入,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而“985工程”的实施正适应了这种要求,对高校发展给予了重要的经费保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先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随后又确定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7所重点资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9所高校还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联盟,每年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政策问题。

  此后,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继续增加,同“211工程”相比,“985工程”确定的院校更为集中和有限,一期工程最后确定了34所,多数入选院校都经历过“211工程”的建设过程。

  上述这些大学在全国近200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不到3%,却拥有超过全国50%的在校博士生、全国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一半以上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院士也都来自这些学校。

  “985工程”自1999年初开始启动,到2002年一期工程结束。在资金投入上,“985工程”的力度比“211工程”有了大幅度增加。从1995年到2005年,“211工程”10年共计完成投资368.2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为78.42亿元。而“985工程”仅一期投入就达到了25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40多亿元。就拿北京大学来说,从“211工程”一期共获得建设资金1.25亿元,而从“985”一期获得的资金达到18亿元。

  “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侯自新说,“在‘985’一期的建设中,学校大部分学科都得到了支持,尤其是一些长期得不到支持的学科,效果很明显,‘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以及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的学者人数,1998年还是个位数,2000年就超过了30人次,这些人都成为各学科的骨干和带头人,学科分布也是全面铺开。”

  2000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田建国获得了学校一年10万元的资助,他坦言:“当时我一个月收入才1000多元,有了学校的支持,我不用总为养家糊口操心了,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安心作研究。”

  在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国家实施了地方和部门共建,以便大学能够获取更多资源。比如在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重点共建厦门大学的协议书中,明确了除对学校的正常经费安排外,在2001年至2003年3年内,教育部和福建省、厦门市分别向厦门大学投入建设经费3亿元、1.5亿元、1.5亿元。3年时间让厦门大学拥有的国家重点学科的数量增长了85%,占全省高校拥有量的87%。2002年全校科研经费比1999年增长216.52%。

  到了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实施“985”二期工程建设,列入建设的院校增加到38所。二期投入为42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89亿元,所属部门和地方投入140亿元,院校自筹97亿元。

  “985工程”政策之所以得到延续,起直接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一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中,对该工程一期效果的总体评价是:“调整和优化了学校的学科结构和学科方向,快速积聚了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提高了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质量,取得了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增强了所建高校的整体实力,带动了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