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造”日新月异 “人才强国”蓄势待发(2)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求学选择更广
基本确立
现代体系
今年开学,从湖北省随州市中学毕业的李晓琳没有读普通高中,而是选择了当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我愿意掌握一门技术,以后就业方便。”据了解,我 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
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2007新学年,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 学校建立健全了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同年,师范生免费教育开始在6所师范大学试行;今年起,全国农村中职 教育逐步免费。
新中国成立后,职业教育一直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到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达1100万人,在校生超过3000 万人,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体系基本确立。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在校学生达2.6亿,其中1.6亿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1900多万初中毕业 生中,有85%以上升入高中阶段教育学校;830多万普通高中毕业生中,有73%以上升入高等学校;还有100多万硕士研究生和24万博士研究生。此外, 每年还有1亿多人次接受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培训。
教育发展更好
人力资源
建设强国
最新国家科技奖励数据表明:近5年,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93项,占全国总数55.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08项,占全国总数55.7%。 “可见,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两院院士王越告诉记者,近年来“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为我国建设一批世 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1999年,素质教育纳入国家重大政策范畴,丰富了教育方针的时代内涵。2001年又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些年来,通过在基础教育领域实 施新课程改革,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质量工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60年教育巨变,还体现在教师数量和素质的明显提升。1949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仅为93.5万人,2008年增加到 1375.4万人。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经过60年发展,我国教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
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教育再次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