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学堂孕育无数风流人物(2)

辛亥革命网 2012-03-21 00:00 来源:今日早报 作者:张文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杭州这片热土上,在百年前的那场动荡中,有3所学校,奇迹般地出现并培养了一批日后叱咤政界、文化界的人物。 ,新式学堂孕育无数风流人

  “以命担保”抵抗守旧派攻击

  一所求是学堂,无法实现林启全部的理想。

  求是学堂创办之后,同年林启创办了蚕学馆(现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次年创办了养正书塾(现杭州高级中学前身)。

  在林启看来,维护和推进新学、在浙江振兴实业,蚕业是首要。蚕学馆开办后,分设理化、动植物、蚕种生理、病理、解剖、气象、土壤、养蚕、栽桑、制丝、显微镜检查等学科。

  学生以当时的贡监生为主,办学宗旨是:“除蚕病,制良种,精求饲育,兼讲植桑、缫丝、传授学生,推广民间”,是我国第一所蚕桑专科学校。

  而养正书塾则是杭州第一所中等专门学校,为的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能为社会所用的人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求是书院、蚕学馆和养正书塾也被守旧派攻击:“林启所办三所学校中,伏有新党,应予查封”,处境艰难。

  3所学校幼年成长期的这场腥风血雨,林启一肩扛下,他 “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并无新党,才使这3株浙江教育的幼苗,从风云变幻中逃脱被扼杀的命运,茁壮成长至今日。

  新式学堂成了新文化运动中心

  1901年,求是书院更名为求是大学堂;1902年,改称浙江大学堂;1903年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3年更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改称国立浙江大学。

  蚕学馆后改名为浙江中等蚕业学堂;养正书塾1901年改为杭州府中学堂,1912年改名为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1913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这是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新式学堂,设优级师范选科、初级师范简易科和体操专修科,其中优级选科培养中学堂和初级师范学堂师资,属于高等教育。

  这里,也曾为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校长经亨颐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浙江新潮》。1917年秋反动当局借口查封了《浙江新潮》,并免除经亨颐的校长职务,激起师生强烈义愤,爆发了“一师风潮”。

  百年来培养出数不尽的栋梁之才

  浙江新式学校和新式教育的兴起,源于那个时局艰难、人心思变的年代。

  很多当时的有识之士,强烈希望以教育救国、培养国家人才。

  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制,从此之后,教育改革迎来了兴办学堂的高潮,新式教育飞速发展。

  在浙江,1900年前只有20余所新式学堂,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新式学堂多达2523所,浙江近代教育转型基本完成。

  这些由新式学堂培养出来的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不仅仅葬送了清政府,还大力推动了中国各方面发展的步伐。

  百年风云中,3所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国家栋梁。

  一个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名头响当当的人物,幼小的身影都曾在3所学校里晃动。

  求是书院当时培养出了邵裴子、钱均夫、许寿裳、蒋百器、蒋万里、史寿白等,以后又培养出了陈独秀、汤书年、黄郛、陈仪、邵飘萍、邵元冲、蒋梦麟、陈布雷、张任天、常书鸿等,以及160余名两院院士。

  蚕学馆培养出了民主战士、新闻巨子史量才,中国蚕丝协会会长郑辟疆,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夏衍,著名纺织丝绸教育家朱新予,著名实业家查济民、都锦生等。

  养正书塾先后培养出了革命活动家俞秀松、施存统、汪寿华、宣中华等,文化名流有徐志摩、郁达夫、丰子恺、潘天寿、沈本千、曹聚仁、冯雪峰、金庸、魏金枝、潘漠华、汪静之、刘质平、吴梦非等,还有天文学家胡景耀以及46名两院院士。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