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稽勋留学生

辛亥革命网 2012-02-23 00:00 来源:团结报 作者:佚名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上,民国初年的稽勋留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多为原先追随孙中山先生打天下的革命党人,或是对辛亥革命有
 

  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上,民国初年的稽勋留学生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多为原先追随孙中山先生打天下的革命党人,或是对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民国建立后,他们由临时稽勋局以“酬勋”名义,享受全额公款出国留学。这批留学生热心向学,多数成才,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其中任鸿隽、宋子文、张竞生、谭熙鸿、杨杏佛、李四光等人更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1912年到1913年之间,民国中央政府先后向美、日、西欧各国派出了两批留学生。因为这两批留学生的派遣工作是由中央政府委托临时稽勋局以“酬勋”的名义办理的,所以他们被称作稽勋留学生。稽勋留学生是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其成员多为原先追随孙中山打天下的革命党人,或是对辛亥革命有功人士的子弟,其中不少人本来就是留学生,只是因辛亥革命爆发,回国参加革命而耽误了学业。这批留学生一共只派遣了两期(第三期因财政困难未能成行),总数不过几十人,但他们热心向学,多数成才,其中任鸿隽、宋子文、张竞生、谭熙鸿、杨杏佛、李四光等人更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孙中山批准稽勋留学方案

  稽勋留学生这一特殊留学群体的出现与辛亥革命后国内形势及社会风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眼看民国已然建立,一部分革命党人产生了隐退的想法,他们认为过去忙于革命,未能尽力于学,现在应该学点真实本领,将来好从事国家的建设工作。如曾与秋瑾、陈伯平等设立锐进学社的革命功臣尹志锐等人,曾“尽力民国,坚忍卓绝,以次光复沪、宁,经营惨澹”,“现复热心响学,拟赴外洋”。他们很快获得陆军部发给出国川资及学费各1500元,顺利出行。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有些人居功自傲,一心贪恋官位,而政府所能提供的职位有限,于是就采取折衷的方法,即由政府派遣出洋留学。如湖北省“自共和成立,英俊青年,群以起义元勋自炫。不肯精研学术,专以要求位置”,“黎副总统穷于应付,不得已乃仿湘省办法,选择其确有功绩,尚待深造之士140人,拟以120名遣送日本,学习陆军、法政、实业,余20人则皆英法文程度甚高者,拟即咨送美、法、德各国留学”。一时各地出国留学之风盛行,但这些留学活动缺乏组织和协调,各自为政,一片混乱。在这种情况下,以临时政府的名义有组织的派遣留学生也就成了规范留学活动的最好选择。

  在派遣稽勋留学生的过程中,有3个关键人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积极的倡议者任鸿隽,决策者孙中山和执行人冯自由。

  任鸿隽(1886~1961),四川巴县人,于1908年去日本留学,1909年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应用化学科,并加入中国同盟会,任四川支部长。武昌起义后任鸿隽弃学回国,参加革命。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临时总统府的秘书长胡汉民邀约了一些曾在东京参加同盟会及为《民报》写文章的进步青年到秘书处工作,任鸿隽也在其中,并被安排在总务组工作。3月下旬,南北统一政府的总理唐绍仪带了俞人凤、顾维钧、曾广勷等人来接收秘书处。原来在秘书处任职的人,若北上做官自然有其发展空间,当时某些部门也确实增加了一些职位,以备到北京做官。与时人奔走于官场、亟亟于利禄不同,任鸿隽和一批在秘书处的同事毅然抛弃通过流血革命获取的高位,选择了再到国外继续求学的道路,“为将来国家储才备用”。一份由任鸿隽领衔具名的呈文很快被递交到孙中山手中。此次列名的十几人,后来增加到100多人,其中既有因辛亥革命爆发回来参加革命的留学生,也有国内在校学生。

  时值民国创立伊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仅仅3个月时间,百废待举,各项兴革事业头绪万端,正是亟需用人之际,但孙中山对于有志青年出国留学的要求非常重视。孙中山“幼尝游学外洋”,通过出国留学,他感受到了中弱西强的鲜明对比和悬殊的反差,从而毅然决然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此后孙中山又是依靠留学生尤其是留日学生为骨干和基本会员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通过不懈努力,推翻了腐败的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的亲身经历使其对派遣青年出国留学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认为他们“有功民国,响学甚诚,未便淹没”,于是迅速批准了呈文,并将具体事项交由临时稽勋局办理。

  临时稽勋局是民国初年的临时机构,直属国务院。1912年2月23日,孙中山咨临时参议院,请议决设立稽勋局。孙中山表示“溯我民国,自造谋光复、称兵统一以来,殉义与积功者,既已不可殚数”,而“国家之设官有限,而论功者众。借官为酬,与有功不录,皆伤国本。是以急咨贵院,务请速行建议,特设一开国稽勋局”,以便“对于开国一役,调查应赏应恤之人,分别应赏应恤之等,详订应赏应恤之条,再咨贵院议决施行”。后又咨请参议院在稽勋局内设捐输调查科,专门调查光复前后输资人民,偿以债票,藉昭大信。3月23日,两案均获通过,临时稽勋局由是成立,冯自由被任命为局长。冯自由(1882~1958),广东南海人,出生于日本横滨的一个侨商家庭,14岁加入兴中会。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他是第一批加盟的成员之一。此后他主要在加拿大等地为革命筹款。1911年秋武昌首义后,他即从美国启程回国,在南京总统府秘书处官报组工作。不久即由孙中山、黄兴推荐为临时稽勋局局长。作为一名老同盟会会员,冯自由对于孙中山交办的事项是尽心尽力的。此后,在稽勋局局长任内经手办理,顺利派遣两期稽勋留学生也成为了他经常向人夸耀的几件事之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