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的世界语运动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世界语(Esperanto)是1887年7月,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Zamenbof,1859-1917)在印欧语言的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民族语言中的合理、科学成分,抛

  世界语(Esperanto)是1887年7月,由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Zamenbof,1859-1917)在印欧语言的的基础上,吸收了各民族语言中的合理、科学成分,抛弃了不合理、繁琐的的部分精心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它不是自然形成民族语言,而是人为地有意创造的语言。经过长时间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世界语逐渐形成为活的有丰富表现力的语言。世界语自20世纪初,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表达和平愿望的重要渠道。


 

图1:世界语的创始人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Zamenbof,1859-1917)和他创制的世界语字母表

  一、清末民初时期:世界语通过多种渠道传入中国

  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据记载,世界语传入中国,主要有三个主要渠道。第一个渠道是沙俄。在1891年,在海参崴就已经出现了世界语学社,该学社成员曾出版有种用12个国家的文字注释的世界语课本。同时一些懂世界语的沙俄商人把世界语带到黑龙江的哈尔滨,在那里首先传播开来。后来,又有沙俄人到上海开办世界语讲习班,当时有陆世凯等人参加学习,随后开办上海世界语夜校。第二个渠道是日本。20世纪初,刘师培、张继、钱玄同等一批留日学生,向日本无政府主义者大杉荣学习世界语。1908年,刘师培等人回国,在上海创办世界语传习所。第三个渠道是英法。一些留英留法的学生吴稚晖等在留学期间学习世界语,回国后极力介绍世界语。然而,这个时期的世界语传播范围非常小,主要集中在外国人聚集的地方如哈尔滨或者沿海开放城市如上海;更多的人只是把它当做一种外语工具。世界语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