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亥革命时期知识界的平民意识(7)
辛亥革命网 2016-07-20 09:38 来源:《近代史研究》 作者:郭双林 查看:
[42] 反:《去矣,与会党为伍!》,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第189页。
[43] 参见朱志敏《五四时期平民政治观念的流行及影响》,《史学月刊》(开封)1990年第5期。
[44] 汉驹:《新政府之建设》,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第584-585页。
[45] 汉驹:《新政府之建设》,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下册,第587-588页。
[46] 该书于1912年4月被译完上册,同月由上海民友社出版,统一党发行;下册于6月译完,同月由民友社出版,由合并后的共和党发行。在参加翻译的诸人中,负责英文翻译的有两人(杨恩湛、孟宪承),负责日文翻译的则有6人(过根、汤一鄂、孟森、沈逢甘、杨志洵、孟昭常),孟昭常负责总校对。可见此书由日文译出。
[47] 民友社:《<法国民主政治>社叙》,朱文黻译述:《法国民主政治》,上海民友社再版1912年7月,第1 页。
[48] 行严:《论平民政治》,《民立报》,1912年3月1日,第2版。
[49] 行严:《平民政治之真诠》,《民立报》,1912年3月10日,第2版。
[50]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汉学》,第133-134页。
[51] 〔英〕霍布斯著,黎思福、黎廷弼译:《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142-143页。
[52] 〔荷〕斯宾诺莎著,温锡增译:《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19页。
[53] 〔法〕孟德斯鸠著,张雁琛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8页。
[54] 〔德〕康德著,何兆武译:《永久和平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5页。
[55] 梁启超:《上陈宝箴书论湖南应办之事》,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第553页。
[56] 冯自由:《革命逸史》第4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52页。
[57] 梁启超:《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新民丛报》第20号,中华书局2008年影印本,第4-5页(文页)。
[58]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提到政府的三种形式:帝王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其中帝王制最好而民主制最坏。每一种形式都不可避免在堕落为其反面——僭主制、寡头制和暴民统治,而后者也必然在未来某时被另一种形式所取代。(参见〔美〕列奥·施特劳斯、约瑟夫·克罗波西主编,李天然译:《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9-180页。)
[59] 郑匡民在《西学的中介:清末民初的中日文化交流》一书中比较详细了考证了《清议报》和《新民丛报》时期梁启超所撰主要文章的来源,但对《亚里士多德之政治学说》一文的来源未做交待。(四川出版社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8-204页。)
[60] 如Polity of Democracy 写成了Polity or Democracy,Oligarchy 写成了 Origarchy,Ochlocracy 写成了Othlocracy 。
[61] 梁启超:《多数政治之试验》,《庸言》第1卷第12号,1913年5月,第2-6页(文页)。
[62] 吴贯因:《平民政治与愚众政治》,《庸言》第1卷第11号,1913年5月,第1-2页(文页)。
[63] 吴贯因:《社会崇拜之人物》,《庸言》第1卷第18号,1913年8月,第2 页(文页)。
[64] 王永彬撰,徐永斌评注:《围炉夜话》,中华书局2008年,第180页。
[65] 师复:《<晦鸣录>编辑绪言》,葛懋春、蒋俊、李光芝编:《无政府主义思想资料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第269页。
[66] 反:《去矣,与会党为伍!》,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3卷,第191页。
[67] 宋教仁:《我之历史》,陈旭麓主编:《宋教仁集》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98页。
[68] 〔英〕保罗·塔格特著,袁明旭译:《民粹主义》,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69] 刘师培著有《论新政为病民之根》(载《天义报》第8-10卷合册,1907年10月),章太炎著有《代议然否论》(载《民报》第24期,1908年10月),均公开反对代议制。
[70] 〔美〕余英时:《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50-151页。
[71] 黄远生:《平民之贵族,奴隶之平民》,林志钧编:《远生遗著》第1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5月增补影印第1版,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