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二)(6)
辛亥革命网 2011-05-08 00:0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6期 作者:虞和平 查看:
[22]王友明:《论抗战时期中共的减租减息与地权互动——对山东根据地莒南县的个案分析》,《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
[23]李放春:《北方土改中的“翻身”与“生产”——中国革命现代性的一个话语—历史矛盾溯考》,《中国乡村研究》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4]陈红民、魏兵兵:《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安徽史学》2005年第4期。
[25]周思源:《五卅前共产党人对知识分子社会角色的探索》,《历史研究》2005年第1期。
[26]王友明:《论老解放区的军事动员》,《军事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
[27]汪效泗:《民国时期安徽农村合作运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8]魏本权:《20世纪上半叶的农村合作化——以民国江西农村合作运动为中心的考察》,《中国农史》2005年第5期。
[29]张东刚、冯素杰:《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安排的效率与失灵》,《南开学报》2005年第2期。
[30]杜恂诚:《儒家伦理与中国近代企业制度》,《财经研究》2005年第1期。
[31]朱荫贵:《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资本股份制企业形成的途径》,《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5期。
[32]莫子刚:《贵州企业公司研究(1939-1949)》,《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33]张晓辉、孙利平:《民国时期香港与内地华资联号企业的分权式组织结构》,《福建论坛》2005年第2期。
[34]郑成林:《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述评》,《史学月刊》2005年第2期。
[35]郑成林:《上海银行公会与近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36]张天政:《略论上海银行公会与20世纪20年代华商银行业务制度建设》,《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37]吴晶晶:《一二八事变后上海银行业之联合准备制》,《史林》2005年第3期。
[38]朱荫贵:《抗战时期的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39]戴一峰:《南中国海与近代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史林》2005年第2期。
[40]姜新:《论经济辐射与近代江苏经济发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41]王庆成:《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6期。
[42]陈仲元:《反思中国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学海》2005年第5期。
[43]丁晓原:《公共空间与晚清散文新文体》,《学术研究》2005年第2期。
[44]靳环宇:《也谈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以上海为例——与许纪霖先生的商榷》,《学海》2005年第3期。
[45]陈梅龙、苏冲:《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初探》,《学术论坛》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