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言萃之二:思想与社会(7)

辛亥革命网 2017-04-12 11:02 来源:中山统战 作者:孙中山 查看:

国民党之主义维何?即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己。本此主义以立政纲,吾人以为救国之道。

  就古今中外的历史看来,一个国家由贫弱变到富强,由痛苦变成安乐,没有不是由革命而成的。因为不革命,人民的痛苦便不能解除。人类何以要革命呢?是要求进步。人类的思想,总是望进步的。要人类进步,便不能不除去反对进步的障碍物,除去障碍物,便是革命。所以我们要人类和国家进步,便不能不革命。

《在广州商团及警察联欢会的演说》(1924年1月14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62页

  外瞻世界之大势,内察本国之利弊,以日新又新之精神,图民生之幸福。

《〈国民月刊〉出世辞》(1913年5月20日)

《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63页

  无论在什么地方,荒地开(垦〉的时候,初生出来的,一定是许多的杂草毒草,决不会一起便天然生出五谷来的……也不会忽然便发生牡丹、芍药来的,这种经过,差不多是思潮震荡时代的必然性,虽是有害,但也用不着十分忧虑的。

《与戴季陶的谈话》(1919年6月22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71页

  惟百政之修,先当戒惰,一年之计,首在于春,矢引薪胆犹存,匈奴未灭,发皇光大,责任尤多,振革命精神,为有恒奋斗。

《勉励各军训令》(1923年12月20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531页

  当此危亡绝续之交,非先平内乱,而以革命救国不可;以革命救国,非有革命精神不可!无革命精神,则为法属之安南,终受势力屈伏;有革命精神,则为英属之爱尔伦,终将崛起自治。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l6页

  改造国家者,质言之,即造成新世界,于破坏之后,加以建设之谓。负此责任,全在吾人之决心。决心于何见之?在夫精神。精神者,革命成功之证券及相保也。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35页

  所谓:“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者,其道何在?精神为之也!

《在桂林对滇赣粤军的演说》(1921年12月10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14页

  国民!国民!当急起直追,万众一心,先奠国基于方寸之地,为去旧更新之始,以成良心上之建设也。

《在美国各埠的筹款演说》(1911年9月)

《孙中山全集》第l卷第541页

  大家结合起来,改革公共的事业,便是革命。所以说革命,就是政治事业。中国近来何以要革命呢?就是因为从前的政治团体不好,国家处在贫弱的地位,爱国之士,总想要改良不好的旧团体,变成富强的地位。这种改良,要在短时间或者是一朝一夕之内成功,便是革命。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268页

  今天我们要来救这个中国,要从那一条路走呢?我们就是要从革命这条路去走,拿革命的主义来救中国。

《应上海〈中国晚报〉所作的留声演说》(1924年5月30日)

《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237页

  革命两字,有许多人听了,觉得可怕的。但革命的意思,与改造是完全一样的。先有了一种建设的计划,然后去做破坏的事,这就是革命的意义。

《在上海青年会的演说》(1919年10月8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l25页

  故吾人今日由旧国家变为新国家,当铲锄旧思想,达(发)发(达)新思想。新思想者何?即公共心。

《在桂林广东同乡会欢迎会的演说》(1922年1月4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56页

  就人群进化的道理说,旧思想总是妨碍进步的,总是束缚人群的。我们要求人群自由,打破进步的障碍,所以不能不打破旧思想。

《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1923年12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469页

  革命思潮在某种民族内有人发起,一定是蓬蓬勃勃、不可压抑,每每出始倡导的人首受牺牲;但是革命思潮,却逐渐传播,终必达到目的。中国革命还没有成功,所以革命要一直下去,到成功然后止,因为革命力量是不能压抑的。

《在广州全国学生评议会的演说》(1923年8月15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ll5页

  诸君要在政治上革命,便先要从自己的心中革起。自己能够在心理上革命,将来在政治上的革命便有希望可以成功。

《在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的演说》(1924年6月16日)

《孙中山全集》第l0卷第293页

  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在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12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26页

  由于革命功夫之未能彻底。欲谋中国之太平强盛,非实行贯彻革命不可。但革命不能徒托空言,须仗兵力。

《在广州石围塘检阅滇军的演说》(1924年4月4日)

《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33页

  我们观察古今中外大势,默想本国将来的情形,要改良成一个完全的中华民国,行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所以行了民族主义的革命,民权主义的革命,必须兼顾民生主义的革命。

《在广州欢宴各军将领会上的演说》(1923年12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471页

  革命的这种风潮,是欧美近来传进中国来的。中国人感受这种风潮,都是爱国志士,有悲天悯人的心理,不忍国亡种灭,所以感受欧美的革命思想,要在中国来革命。

  ……中国的革命思想,本来是由欧美的新思想发生的,为什么欧美的新思想,发生了中国的革命,又能够打破中国的革命呢?这个理由非常幽微奥妙,不是详细研究,很难得明白。欧美的革命思想是什么呢?这就是大家所知道的自由、平等。

《在黄埔军官学校的告别演说》(1924年11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ll卷第266、267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