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言萃之二:思想与社会(2)

辛亥革命网 2017-04-12 11:02 来源:中山统战 作者:孙中山 查看:

国民党之主义维何?即孙先生所提倡之三民主义是己。本此主义以立政纲,吾人以为救国之道。

  现在本党底最大目的,要把“民族““民权”、“民生”三种功夫同时做完,这就是本党底主义,这才是国利民福,人民才可享真正幸福。

《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1921年3月6日)

《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80页

  三民主义的道理,原来是一贯的。如果要考究他们发生的次序,世界各国都是先由民族主义到民权主义,再由民权主义进到民生主义。如果要考究他们发生的原因,这三项东西,都是从不平等里头的反动生出来的。换句话说,三民主义就是平等和自由的主义。

《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21年12月7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3页

  本大总统这次的来意,是要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三民主义就是本大总统拿来造新世界的工具。

《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1921年12月7日)

《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8页

  真正的“全民政治”,必须先要有“民治”,然后才能说真是“民有”,真是“民享”。

《在广州全国青年联合会的演说》(1923年10月21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324页

  总而言之,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都是建国的方略。

《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12月30)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572—573页

  什么是三民主义呢?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什么是主义呢?主义就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所以主义是先由思想再到信仰,次由信仰生出力量,然后完全成立。何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呢?因为三民主义系促进中国之国际地位平等、政治地位平等、经济地位平等,使中国永久适存于世界。所以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l924年1月至8月)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84页

  我们的这种主义(三民主义--编者)比宗教的主义还要切实。因为宗教的主义,是讲将来的事和在世界以外的事;我们的政治主义,是讲现在的事和人类有切肤之痛的事。宗教是为将来灵魂谋幸福的……说到将来的灵魂,自然是近于空虚;讲到眼前的肉体,自然有凭有据。那么宗教徒宣传空虚的道理,尚可收到无量的效果;我们政党宣传有可凭据的道理,还怕不能成功吗!

《在广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1923年l2月30日)

《孙中山全集》第8卷第567页

  民权主义,就是拿中国要做到同现在列强达到平等的地位;民族主义,就是从国际上列在平等地位;民权主义,就是要拿本国的政治弄成到大家在政治上有一个平等的地位,以民为主,拿民来治国家;民生主义,就是弄到人民生计上、经济上的平等。那末这个样三民主义,如果我们能实行,中国也可以跟到列强来进步,不久也可以变成一个富强的新中国。

《应上海〈中国晚报〉所作的留声演说》〈1924年5月30日)

《孙中山全集》第10卷第237页

  2.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观中国历史之所示,则知中国之民族,有独立之性质与能力,其与他民族相遇,或和平而相安,或狎习而与之同化;其在政治不修及军事废弛之时,虽不免暂受他民族之蹂躏与宰制,然率能以力胜之……。盖民族思想,实吾先民所遗留,初无待于外铄者也。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挥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对于世界诸民族,务保持吾民族之独立地位,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以驯致于大同,此为以民族主义对世界之诸民族也。

《中国革命史》(1923年1月29日)

《孙中山全集》第7卷第60页

  什么是民族主义呢?……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中国人最崇拜的是家庭主义和宗族主义,所以中国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外国旁观的人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这个原因是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因为一般人民只有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没有国族主义。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团结力非常强大,往往因为保护宗族起见,宁肯牺牲身家性命。象广东两姓械斗,两族的人无论牺牲多少生命财产,总是不肯罢休,这都是因为宗族观念太深的缘故。因为这种主义深入人心,所以便能替他牺牲。至于说到对于国家,从没有一次具极大精神去牺牲的。所以中国人的团结力,只能及于宗族而止,还没有扩张到国族。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1924年1月27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84—185页

  (民族和国家)最适当的区分方法,是民族和国家根本上是用什么力造成的。简单的分别:民族是由于天然力造成的,国家是用武力造成的。用中国的政治历史来证明,中国人说王道是顺乎自然,换一句话说,自然力便是王道。用王道造成的团体,便是民族。武力就是霸道,用霸道造成的团体,便是国家。

再讲民族的起源……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功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所以用这五种力和武力比较,便可以分别民族和国家。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1924年1月27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86—188页

  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是我们民族所受的天惠,比较别种民族独厚。故经过天时人事种种变更,自有历史四千多年以来,只见文明进步,不见家族衰微。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所以一般乐观的人,以为中国民族,从前不知经过了多少灾害,至今都没有灭亡,以后无论经过若何灾害,是决不至灭亡的。这种论调,这种希望,依我看来,是不对的。因为就天然淘汰力说,我们民族或者可以生存,但是世界中的进化力,不止一种天然力,是天然力和人为力凑合而成。人为的力量,可以巧夺天工,所谓人事胜天。这种人为的力,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政治力,一种是经济力,这两种力关系于民族兴亡,比较天然力还要大。我们民族处在今日世界潮流之中,不但是受这两种力的压迫,并且深中这两种力的祸害了……

  政治力和经济力比较天然淘汰力还要更快,更容易消灭很大的民族。此后中国民族如果单受天然力的淘汰,还可以支持一百年,如果兼受了政治力和经济力的压迫,就很难渡过十年。故在这十年之内,就是中国民族的生死关头。如果在这十年以内有方法可以解脱政治力和经济力的压迫,我们民族还可以和列强的民族并存。如果政治力和经济力的压迫,我们没有方法去解脱,我们的民族便要被列强的民族所消灭,纵使不至于全数灭亡,也要被天然力慢慢去淘汰。故此后中国的民族,同时受天然力、政治力和经济力的三种压迫,便见得中国民族生存的地位非常危险。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二讲》(1924年2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97—198页

  中国近来一百年以内,已经受了人口问题的压迫。中国人口总是不加多,外国人口总是日日加多。现在又受政治力和经济力一齐来压迫。我们同时受这三种力的压迫,如果再

没有办法,无论中国领土是怎么样大,人口是怎么样多,百年之后一定是要亡国灭种的。我们四万万人的地位是不能万古长存的。试看美洲的红番,从前到处皆有,现在便要全数灭亡。所以我们晓得政治压迫的厉害,还要晓得经济的压迫更厉害。不能说我们有四万万人,就不容易被人消灭。因为中国几千年以来,从没有受过这三个力量一齐来压迫的。故为中国民族的前途设想,就应该要设一个什么方法,去打消这三种力量。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二讲》(l924年2月3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09页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要提倡民族主义,必要先把这种主义完全了解,然后才能发挥光大,去救国家……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验。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一讲》(l924年1月27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188—189页

  古人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说:“多难可以兴邦”。这两句话完全是心理作用。譬如就头一句话说,所谓“无敌国外患”,是自己心理上觉得没有外患,自以为很安全,是世界中最强大的国家,外人不敢来侵犯,可以不必讲国防,所以一遇有外患,便至亡国。至于“多难可以兴邦”,也就是由于自己知道国家多难,故发奋为雄,也完全是心理作用……如果心中不知,要想图恢复,便永远没有希望。中国的民族不久便要灭亡。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五讲》(l924年2月24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32—233页

  我们想要恢复民族的精神,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要我们知道现在处于极危险的地位;第二个条件是我们既然知道了处于很危险的地位,便要善用中国固有的团体,像家族团体和宗族团体,大家联合起来,成一个大国族团体。结成了国族团体,有了四万万人的大力量,共同去奋斗,无论我们民族是处于什么地位,都可以恢复起来。所以,能知与合群,便是恢复民族主义的方法。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42页

  外国人常说,中国人是一片散沙。中国人对于国家观念,本是一片散沙,本没有民族团体。但是除了民族团体之外,有没有别的团体呢?我从前说过了,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譬如中国人在路上遇见了,交谈之后,请问贵姓大名,只要彼此知道是同宗,便非常之亲热,便认为同姓的伯叔兄弟。由这种好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我们失了的民族主义要想恢复起来,便要有团体,要有很大的团体。我们要结成大团体,便先要有小基础,彼此联合起来,才容易做成功。我们中国可以利用的小基础,就是宗族团体……假若全体国民都能够和印度人一样的不合作,又用宗族团体做基础联成一个大民族团体,无论外国用什么兵力、经济和人口来压迫,我们都不怕他。所以救中国危亡的根本方法,在自已先有团体,用三四百个宗族的团体来顾国家,便有办法。无论对付那一国,都可以抵抗。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五讲》(1924年2月24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37—241页

  我们今天要恢复民族精神,不但是要唤醒固有的道德,就是固有的知识也应该唤醒他。中国有什么固有的知识呢?就人生对于国家的观念,中国古时有很好的政治哲学。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全。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

  《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的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象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47页

  恢复了我们固有的道德、知识和能力,在今日之世,仍未能进中国于世界一等的地位,如我们祖宗之当时为世界之独强的。恢复我一切国粹之后,还要去学欧美之所长,然后才可以和欧美并驾齐驱。如果不学外国的长处,我们仍要退后。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第六讲》〈1924年3月2日〉

《孙中山全集》第9卷第251页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