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进士到博士的学者柯劭忞(5)

辛亥革命网 2011-11-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柯劭忞尽管是晚清身居高位的京官,但还是颇有正义感的爱国者,对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罪行气愤万分,一贯主张同帝国主义和清廷投降派进行坚

  (2)于民国十六年(1927)完稿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清史稿》529卷,是由民国北洋政府清史馆纂修,赵尔巽、柯劭忞主持编撰。在清史的编纂中,始于1914年,集中清朝遗老和学者一百数十人的编纂班子,任命赵尔巽为清史馆馆长,聘柯劭忞为总纂。在1927年《清史稿》初稿完成时,赵尔巽去世,便由柯氏兼代馆长职务。尽管是书为一个庞大队伍的集体作品,柯劭忞起的作用不能低估了。他分工负责《本纪》部分的审阅定稿,独自撰写《天文志》、《灾荒志》、并指导天文台人撰写《时宪志》、整理了《儒林》、《文苑》、《畴人》等三个传,而且负责总阅全稿,还撰写了若干人物传。参加编纂清史人员变动很大、有早退出、有晚加入者,柯氏却是自始至终主持其事的少数人之一。于1928年在北京初版付印成册的有一千一百部。《清史稿》仍按传统史书体例,按本、纪、志、表、传部分撰写。本纪有二十五卷、为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颙琰)、宣宗(旻宁)、文宗(奕詝)、穆宗(载淳)、德宗(载湉)、宣统(溥仪),各立本纪、记事始自努尔哈赤称汗,终于清室覆灭,详载各朝为政大事。诸志则改五行志为灾异志、历志为时宪志,将仪卫志并入舆服志,新创交通、邦交二志,选举志旧增新选举篇。志有天文、灾异、时宪、地理、礼、乐、舆服、选举、职官、食货、河渠、兵、刑法、艺文、交通、邦交共一百三十五卷。诸表则增诸臣封爵、大学士、军机大臣、部院大臣、疆臣、藩部六目。表有皇子世表、公主表、外戚表、诸臣封爵世表、大学士年表、军机大臣年表、部院大臣年表、疆臣年表、藩部世表、交聘年表共五十三卷。诸传则增畴人、藩部、属国三类。列传有后妃、诸王、诸臣、循吏、儒林、文苑、忠义、孝义、遗逸、艺术、畴人、列女、土司、藩部、属国共三百十六卷。《清史稿》,记述满族兴起,从明万历年间开始,经建国、入主中原、清王朝巩固地统治广阔的疆域、出现康乾盛世、继录衰落、灭亡的全部历史,实际上进入我国《二十四史》之列。内容翔实。如《天文志》十四卷,内有天象、地体、里差、仪象、日月五星、恒星、黄赤道十二次值宿、昏旦中星、康熙至乾隆时恒星黄道经纬度(列表)、天汉黄道经纬度(列表)、五星合聚、日食、月五星凌犯掩距、太白昼见、日变月变、虹蜺晕珥、客星、流陨、云气诸内容,为天文气象积累了宝贵资料,内用列表形式,令人易于查阅利用。《灾异志》五卷、按水、火、木、金、土,把自然灾害分为五类,每类一卷,详记顺治至光绪间的寒、冰雹、水潦、水变、水灾、陨石、干旱、恒雨、地震等灾异情况。曾录“顺治九年冬,武清大雪,人民冻馁;遵化州大雪人畜多冻死。”顺治“十一年冬,滦河大雪,冻死人畜天算(卷四十)”。记“嘉庆三年二月丙子、京师乾清宫火。”(卷四十一)。又记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初九日,“京师地震,通州、三河、平谷、香河、武清、宝坻、固安地大震、声响如奔车、如急雷,尽晦如夜,房舍倾倒,压毙男女无算,地裂,涌黑水甚臭。”(卷四十四)。足见柯氏撰写的篇章,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并有实用价值。《清史稿》取材广泛。史馆大库、清朝国史馆存清历朝《实灵》,《起居注》,各种《方略》,《满汉臣工列传》。忠义、儒林、文苑、循吏、列女等传。汇录内外大臣奏疏、天文、地理诸志、各省方志、各种官制表等。再者为军机处档案:军机处的满档、折仓、随手诸档,曾加以利用。编撰清史稿诸表,至少阅过鸦片战争,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关档案。又再者则是各税档案及各省督抚署档案:清史馆曾行文调取各部与各省督抚署档案。此外,则采访书籍:清史馆曾行文各省征集有关清史书籍、江浙为此设采访局,钞录私家著述文集。甘肃设征书局、编清甘肃文献录。各省送交省志、州县志、私人向史馆呈送书籍。大量史料,为严肃治史提供了可靠保证。有的列传,则是根据《国史列传》、《清史列传》、《满汉名臣传》,以及其他碑传改写[加工而成,取材有据。《清史稿》刊行后,受到猛烈批评、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禁止印行。然而,予以肯定的意见还占上风。认为《清史稿》虽大都出自清代遗老之手,但修撰于民国,还是承认民国革命,对革命党“无贬损字迹”,称革命军为民军,认为“无谤史之价值”,要求解禁之呼声日高。《清史稿》诸表精详,有查检之便,志传对中国近代社会亦有所反映。铨次略具系统,条目大致详备。但昧于时势、对国内进步力量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均少述及。是书虽有不少缺点和问题,但对清史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继有各种版本刊行。1977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时,在《出版说明》说:“尽管此书存在错误和缺点,它根据的大部分材料如《清实录》、清代的《国史列传》、《清会典》和一些档案等,今天也可以见到,但编者把大量的资料汇集起来,初步作了整理,这就使读者能够得到比较详细系统的有关清代史事的素材。而且有些志和清末人物的列传,并非取材于常见的史料,当有别所本。因此,这部分仍有它的参考价值。”这个说明,是平允、公正、具有某种总结性的。柯劭忞在完成这部史学巨著过程中,同其朋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他给著名学者缪荃荪的信中云:“筱珊前辈同年大人左右:违侍数月,驰仰綦切,敬维台候万福为颂。侍衰病侵寻,无可为公道者。《时宪志》已脱稿,今创为《天文志》,自乾隆二十一年(1856)以后,日食月五星凌犯,均无册籍可稽,须步算以求之,繁难已极,未知何时脱稿也。侍从事《元史》,急需周氏《西夏书》一查,闻邺架有之,务乞赐假一观,至以为叩。从邮传寄,或恐浮沉,乞交舍亲薛南溟兄,嘱其觅便寄到。南溟在沪上开丝厂(永泰)。盛杏荪侍郎之甥,公必知之也。手此布恳,即请箸安。不一。年侍柯劭忞叩。”从此信中可知柯氏撰史的严肃态度,其所编《新元史》,修《清史稿》的苦心情形可见。柯劭忞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家,而且也是当时中国少有的渊博学者,“凡经史词章、小学、天文、历算、金石,无不精通。”他能够编修《新元史》,并总纂《清史稿》还曾亲撰许多部分,就反映了这一点,他确为通儒。信中谈及《时宪志》已脱稿,今创为《天文志》,足证其知识面之广,并非是常人所能为之。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