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家成方志学家的林传甲(4)
辛亥革命网 2011-10-24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林传甲除从事教育事业外,还致力于黑龙江地方志和其它著述,主要的有;《黑龙江乡土志》3编(是黑龙江省第一部乡土教材,含地理、历史,格致3编,共240课, 各课均有插图。)是志原刻本北京图书馆有藏书,后有民国二年(1913)铅印本,1960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林氏纂本突破清廷颁行的《乡土志例目》,远离“按目考查,依例编撰”的惯例,而是注重实用,从实际出发来确定细目,科学地编成三百二十课,内容充实。从书中的《黑龙江乡土凡例》中可知,这是一本为“初等小学堂第一、二年用”而编写的教科书,包括历史、地理、格致三门课,每门课在书中定为一“编”,将三门课的教材合为一册,明确要求讲课的“期限:每星期各一课,两年讲毕”。内中有:地理,80课,每课课文40字左右,并附简图;历史,80课,写法与地理相同;格致,80课,包括:植物20课,动物8课,常识9课,地质矿物20课,制酒业等17课,议论3课。《铁路教科书》,(林传甲与陈漠合编,缘林传甲从广西调赴黑龙江途经粤汉、京汉,京奉、南满,东清铁路各线,联想到中国交通落后,而兴修铁路多经洋人之手,且铁路交涉又多棘手。深感国家缺乏专业人才,亟思兴办铁路学堂以谋自强。到江省后,与留日的铁路学堂毕业生陈谟相识,即共同创办铁路肄学社,此书乃为教学所编),《黑龙江教科新图》1卷(林传甲,林传树合编),林传甲在黑龙江办学坚持十年写教育日记,成《黑龙江教育日记》一书。是他在黑龙江十年间记载教育规划与实施经过。书中主张以日记形式考查教职员,使人人尽职尽责。《龙城旧闻录》1卷(分旧政,旧事、旧地,旧俗、旧物5编,材料多来自父老传闻,有裨于对黑龙江掌故的了解),《龙江旧闻录》出版于民国三年,较魏毓兰所著《龙城早闻》早五年,为篇、章体裁,共五篇,一百章,计有《旧政》、《旧事》、《旧地》、《旧谷》、《旧物》五篇。共中《旧政》、《旧事》共五十九章,,《旧物》最少,仅三章。在《旧政》中所记钱法变迁、留学、旧学、救月、儒将绥边、公署等足资考证。《旧地》中之土城遗址、地藏寺古钟、木牌楼、船套、折戏楼及瓮城等都是前所未见的记述。关于瓮城,市政协编印的《文史通讯》中有它的照片。木牌楼中写道:“昔省城胡同无名,自巡警成立,始有名。”提供了齐齐哈尔地名起始的根据。《旧事》、《旧俗》两篇可以视为地方风土记,菘中说楱、说粳、说梁、说碱是记述物产的。诗集一章中介绍了当年省城中的有名诗人和他们的诗集,由于作者自谦,没有将他的《龙江诗集》记录在内,这个集子是他匠学筐崔嵩编辑的。两部著述出版 于八十多年前,现在早已绝版。幸好齐齐哈尔市图书馆古籍部藏有复印本,可供研究者查阅。《龙江进化录》,出版于民国三年(1914),是篇、章体裁,实际是编与条的形式。内分八篇一百章,计有《农垦》、《工艺》、《商务》、《矿质》、《交通》、《文化》、《自治》、《附录》。作者行文朴实,浅近易懂,每章的文字都限在二百字上下。《农垦篇》偏重于全省。《工艺篇》则涉及齐齐哈尔的较多,如记旗民工艺厂、火磨公司、大生机器切面、造纸公司、造酒公司、电灯、印刷局、桌椅、发工厂、壁立器等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如记当年旗民传习曾收贫民子弟甚多。火磨公司在嫩江岸旁,烟筒高峙,上下工时汽笛呜呜。造纸公司为陈谟与其弟他办,用乌拉草、苇子作原料,所产之纸名龙乌纸、盛销于市,曾获南洋劝业会金牌奖。《商务篇》共二十四章都与齐齐哈尔有关,谈到省城商业概况、银行的缘起、俄国纸币的涨落、店铺的门面招牌、南方食品、番菜(即西餐)馆等。据省城商业概况可知当年“省城钱店(即钱庄、钱铺)仅九家,当铺十三家,店行(即车店)十三家,粮行六十家,杂货店一百七十二家。其余规模至小,皆不足为商业,最大之商店为天合永与本天合、东天合相毗连,其联号共七十余家,故故多财而善贾。其次为瑞庆和与瑞林祥。再其次则恒祥泰与恒祥利诸家……再则德增久,亦能自立。……”文中所言大户,在解放前只余瑞庆和、瑞林详两家。《龙沙六种》1册(内辑清人有关黑龙江史地著作6种)。
另外还有《黑龙江学校概况》、《黑龙江肃慎山记》。《龙江歌集》、《龙江演讲集》、《龙江史论》、《龙江诗选》、《龙江诗选篇目》,《龙江客谭》、《林下诗存》各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