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海外的革命活动(4)

辛亥革命网 2010-11-01 00:00 来源:文化之旅 作者:王志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又是卓越的革命实践家。为了实现中国的自由、独立和富强,他不辞辛劳,奔走颠簸,跑遍整个世界。在


1924年11月,孙中山取道日本北上,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日本。在日本期间,孙中山发表多次讲话,驳斥帝国主义要“共管”中国的阴谋,提出要 “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和领亨裁判权”,把反对帝国主义作为解决中国问题的首要条件。在神户的一次演说中,系统地阐述了“大亚洲主义” 的思想,强调讲“大亚洲主义”,“就是为亚洲痛苦的民族,要怎样才可以抵抗欧洲强盛民族的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要为被压迫民族来打抱不平的问题。”孙中山这种团结亚洲被压迫民族为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和奴役,为建立和平繁荣的亚洲而共同努力的号召,是他晚年反帝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人把这次演说称之为 “孙中山先生最后的狮子吼”。

  五、奔走于东南亚各地

  东南亚是华侨聚居的地区。据估计,到辛亥革命前,世界各地华侨有700多万,共中90%以上分布在东南亚一带。广大华侨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把自己的身家同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迫切希望祖国强盛。在历史上,有许多华侨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祖国的兴旺发达而战斗不息,以至牺牲一切。因此,孙中山曾经高度评价说:“华侨有功革命”,“华侨是革命之母”。

  为了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筹集款项,购买军火,策划武装起义,孙中山曾经长期在东南亚许多国家奔波,生活在华侨当中。孙中山以越南为基地,先后发动了防城之役、镇南关之役、钦廉上思之役、河口之役;以槟榔屿为基地,组织发动1911年的广州起义。

  新加坡是孙中山向东南亚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之一。这里曾经是受到保皇党势力严重影响的地方。从1900年到1911年的11年间,孙中山多次来到新加坡进行革命活动。他在那里向华侨演讲,宣传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目的是要推翻腐败的君主专制的清朝政府,摧毁一切陋俗弊政,建设新的国家。1904 年,新加坡华侨陈楚楠、张永福创办《图南日报》,在东南亚第一次公开宣扬革命。1905年春节,《图南日报》印发一种有反满词句和革命图案的月份牌,得到孙中山的热情赞扬。1905年6月孙中山途径新加坡,在船上同陈楚楠、张永福等亲切交谈,告知他们德、法、比诸国留学生已成立革命团体,此行到日本将组织革命党总部,南洋各埠可设分会。

  孙中山在日本建立同盟会后,首先就到新加坡发展组织。1906年2月16日,孙中山到新加坡,居住在张永福供养母亲的别墅——晚晴园。同年4月,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首次加盟者有陈楚楠、张永福等12人,陈、张为正副会长。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是东南亚最早的革命组织,得到当地华侨的积极支持,到 1908年,会员就达500多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就是在新加坡参加同盟会的。为更好地联络群众和进行宣传活动,同盟会建立了各种名目的书报社,主要的有同德书报社、开明演说书报社、星洲书报社和同文书报社等。

  在1905—1907年革命派同改良派的大论战中,孙中山在新加坡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1907年8月20日,他协助当地同盟会创办新加坡同盟会机关报《中兴日报》,成为东南亚革命党反对改良派和宣传单命的主要阵地。他还以“南洋小学生”的笔名发表《论惧革命召瓜者乃不识时务者也》等文章,宣传革命道理,号召人民从思想上、组织上同改良派划清界线。改良派势力从此一落千丈,革命思想在群众中迅速传播,形成“以不谈革命为耻”的风气。
 
  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建立后,派入到南洋英荷属各地的华侨中开展工作。很短的时间内,马来西亚各地纷纷建立同盟会分会,并仿效新加坡的办法,建立书报社作掩护。其他东南亚国家如印度尼西亚、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等地都有同盟会的组织,到1908年,东南亚各地就建立了同盟会分会或通讯处共 100多个,同盟会员也迅速增加,缅甸2343人,越南1190入,连偏处一隅的柬埔寨到1909年也有会员230人。当时的情况正是:“凡有华侨所到之处,几莫不有同盟会会员之足迹。”为加强联系,统一领导,1908年秋在新加坡建立了同盟会南洋支部。东南亚各地同盟会的建立,不但为国内革命活动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而且成为在华侨中进行革命宣传、筹款购械、策划武装起义的重要基地。

  孙中山曾多次到越南,在河内、西贡、海防等地向华侨群众宣传革命,开展兴中会、同盟会的组织工作。早在1900年初次到西贡和1902年到河内时,孙中山就结识了一部分侨商和法国银行买办,并在华侨黄隆生的积极支持下建立了河内兴中会分会。1905年10月,孙中山自日本再到西贡,在堤岸等地受到当地华侨的热情招待和欢迎,在那里建立了同盟会西贡、堤岸分会。孙中山后来发动武装起义时,许多越南的华侨踊跃捐款,有的商人将半生辛勤积蓄全部献出作起义经费。挑水工人关唐,每担水钱不过一分,却将长期积蓄的3000余元全部捐献。为了就近策划和指挥武装起义,孙中山于1907年3月自日本到河内,在甘必达街61号设立领导粤、桂、滇起义的总机关,同时将原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同年5月至12月,孙中山在河内先后策动了潮州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钦州黄光山起义、钦州防城起义和镇南关起义。与广东邻近的河内、海防成了孙中山在国内发动武装起义的指挥机关和补给基地。镇南关之役,孙中山还亲临阵地参战,发炮轰击敌军,为革命军伤员裹伤,并到附近壮族聚居的弄尧村访问,向当地农民宣传革命。

  1908年11月,孙中山从新加坡到曼谷,经常在耀华力路连接三聘街的一条横街向旅居泰国的华侨发表演说,号召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在泰国的活动,就把这条街称为“演说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1907年至1908年间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同盟会的元气大损,特别是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使部分同盟会会员对革命事业的胜利失去信心,情绪低落。针对这种情况,孙中山于1910年11月13日在庇能(即槟榔屿,在马来西亚北部)召集同盟会重要骨干和国内外的代表举行秘密会议。孙中山坚定地认为。“一败何足馁,吾曩之失败,几为举世所弃,比之今日,其困难实百倍”。况且当前“革命之风潮已盛,华侨之思想已开,从今而后,只虑吾人之无计划、无勇气耳”。他激励大家“鼓其勇气,乘此良机重谋大举”,强调只要作“充分之筹备”,革命是会胜利的。会议经过充分讨论,统一思想,决定积极筹集巨款,集中人力,在广州举行一次更大规模的起义,即后来震动中外的黄花岗之役。同时,孙中山还召集槟榔屿同盟会员和爱国侨胞开会,动员大家为革命捐款。他在会上发表演说指出:“际此列强环伺、满廷昏庸之秋,苟不及早图之,将恐国亡无日。”号召大家“踊跃输将”,“共肩救国之责任”。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