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辛亥革命疾风(3)
辛亥革命网 2014-02-27 00:00 来源:宿迁晚报 作者:宿迁晚报 查看:
民国时期宿城地图
辛亥革命后北城门取名中山门,云贵街改为富贵街
马陵山树起共和大旗
胡占鳌,宿城人,幼读书,工书法,尤精大小楷,特别擅长辞令及公文书。壮年投宿迁县城清军绿营,任写手。3年后守备营稿案,兼任新安镇游击驻城稿案。1907年,由沪宁铁路募股员兼钟吾学堂堂长张怡然介绍加入兴中会,与兴中会会员陈醒之、邳州赵子精相联系。当时粮差征收粮款,常勒索百姓,且欲诉无门。胡信仰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常代群众核算应缴数目,找回多要的钱款。因此,粮差对其恨之入骨。此时,他积极在守备营中做策反工作,宣传革命军即将北伐,于是守备营内军心大乱,开始溃散。
陈杭、龚炳全等反动统治阶级双手沾满革命人民鲜血,眼看末日即将到来,为了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于是他们伪装开明,对起义军不采取敌对行动,提出召开应变会议,邀请起义军领导人吴品玉、徐品藻、徐希真及新学人士参加会议。起义军领导人吴、徐等当即提出,只要陈杭换掉清朝国旗,悬挂汉旗,起义军可以不攻城。
新学人士见时机紧迫,也要求陈杭等人拥护共和,并以公推陈杭为民政长,龚炳全为军政长、宿关某为财政长作条件,直到这时,陈杭才同意在马陵山顶,竖起一丈见方的大白旗,并张贴布告,宣布宿迁独立。与此同时,新学领袖卢瀚荫也在老家皂河,竖起白旗响应。就这样,宿迁县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也算光复了。
革命军北伐宿迁真正光复
喜见宿迁光复日,谁知妖雾又重来。应变会议墨迹未干,马陵山顶表示共和的大白旗正在迎风飘扬之际,清朝统治者不甘心失败,仍作垂死挣扎,封建军阀袁世凯进军汉阳,炮击武昌,革命形势发生逆转。
此时由山东南下的清军前锋抵达皂河,更加严重的是,起义军领袖陈醒之在清江被敌人杀害。消息传来,反动的官僚士绅弹冠相庆,以为这下子可以扑灭革命火种。这时,陈杭等人迫不及待地撕下伪装,凶相再露,并以革命的民政长名义,密令侦探队长汪涤清,劣董蔡荣万,杀害兴中会员吴品玉、徐品藻、徐希珍三人。同时,以“乱党”罪名,于1911年12月捕杀胡占鳌,并将其头颅悬挂在西圩门示众,身体被消灭无踪,时年41岁,人皆哀之。城乡官僚、恶绅、劣董倾巢出动,疯狂报复,均已“匪”名扑杀异己。新学人士也处境危险,纷纷远逃外方。
正当乌云蔽日,腥风血雨时刻,从江南传来喜讯,江浙联军攻克南京。随后不久,宿迁人民盼望已久的民军朱占元部北伐进军宿迁,最终击溃清军张勋的江防营,给陈杭之流以沉重打击,从而粉碎了他们对宿迁革命人民进行一场大屠杀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