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的辛亥革命疾风

辛亥革命网 2014-02-27 00:00 来源:宿迁晚报 作者:宿迁晚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前夜,处在江淮北部的江苏苏北广大地区,满清政权依然在苟延残喘之中。闭塞的苏北小城——宿迁县城的城门楼上,依然高挂着大

  宿迁城门楼上

  龙旗风雨飘摇

  大清宣统末年,即公元一九一一年,是农历辛亥年。这一年堪称多事之秋。十月份,革命党人在武汉三镇爆发起义,史称辛亥革命

  就在辛亥革命前夜,处在江淮北部的江苏苏北广大地区,满清政权依然在苟延残喘之中。闭塞的苏北小城——宿迁县城的城门楼上,依然高挂着大清龙旗,像一块大尿布,耷拉在城门楼上。

  这一年,苏北大旱。从开春到盛夏,太阳总是挂在空中,明晃晃、白楞楞的。久旱无雨,田野里的庄稼因干涸而死,一场天灾不可避免地降临了……千里赤旱的大地上,能吃的都被老百姓吃光了,不能吃的鼠蛇甚至泥土也都吃了,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在宿迁城北,一场动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节选自张用来《疾风知劲草》

  宿迁人张用来耗时10余年,写就43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疾风知劲草》。时间跨度从清末民初直至上世纪90年代,展现了近一个世纪来宿迁人民不向命运低头,愤而反抗阶级压迫、反抗日本侵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展现了宿迁地区特有的民俗风情,让大家看到了宿迁人的豪爽、执着、善良和质朴。

  前夕:山雨欲来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世界帝国主义势力相继入侵中国。地方有识之士,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加之天灾人祸,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在太平天国革命和戊戌变法维新的影响下,激起了一股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的革命思潮。

  倡新学

  一群知识分子参加同盟会

  当时宿迁知识界代表人物卢瀚荫、蔡少涵、杜寿棋等,首先响应维新变法,宣传西方文化与资产阶级民主,积极办学堂,改革教学内容。1903年,就将当时宿迁的最高学府钟吾书院,改为钟吾学堂。随后,创办师范讲习所,组织教育会,培养新学师资,积蓄革命力量。辛亥革命之前,卢翰荫去上海政法学堂深造,在那里秘密地参加了同盟会,受孙中山先生的派遣,任宿、邳、沭、睢、铜五县同盟会的组织部长。

  1908年前后,宿迁青年学生沈新萍、张树桐等6人,远赴国外留学。入日本弘文学院、早稻田大学、士官学校,分别攻读师范、政法、军事等专业,寻求救国救民真理。当时,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日本设立革命同盟会总部,宿迁的留日学生大部分参加了同盟会。

  到辛亥革命前夕,宿迁全县办起官立高等小学1所,小学7所;公立高等小学1所,两等小学2所,小学36所;教会办私立学校2所,男女中学各1所。另有地方人士办的私立小学24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学制改革和教学内容创新,对促进人民革命的觉醒起到了重大作用。

  近代化

  一个举人发起宿迁民族工业

  35岁中举人的宿城人黄以霖,颇得清廷垂青,历任郧阳知府候补道,署布政使等职,为官清正,廉洁奉公。1903年,任湖南提学使时,联合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张謇、赣榆许九香等人,为创办发展近代工业,奏准清廷,集资白银80万两,在宿迁开设耀徐玻璃有限公司,开办宝丰面粉厂,这2个企业共有厂房600余间,工人1000余人。1905年,该厂从英国购进一部发电机,为宿迁用电之始。为适应民族工业的发展,还设立了邮政局、电报局、钱庄、煤炭、印刷、轮船等新兴行业。

  1890年前后,耶稣教、天主教先后传入宿迁,设立教堂,直接由美籍人传教,并开办医院行医。加之耀徐玻璃有限公司聘请的英、比、奥等国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当时宿迁小县城内住着外国侨民几十人。

  1910年,黄以霖在创办耀徐玻璃厂后,认为骆马湖地区大量产麦,发展面粉有丰富原料,后在玻璃厂东首建永丰面粉厂,厂房150余间,装置有磨粉机器全套,当时购存小麦五千石。本准备在1911年麦收后开工生产,不料当年遭遇大荒,本就对该厂不满的邑绅们,借故倡议向该厂借小麦赈灾,但遭到了拒绝。县城磨坊深怕自己生意受影响,联合一些腐败邑绅煽动群众,于当年3月19日聚众数千人,抬着煤油至该厂纵火抢麦,导致该厂部分房屋和机器被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