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蔡元培教育理念影响的山东大学(2)

辛亥革命网 2017-08-10 09:0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蔡德贵 查看:

有学者认为,山东大学是蔡元培擘画中国教育的最后手笔,是其谢幕之作。山东大学在其学生杨振声、赵太侔办校的过程中,继承了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办成一所崇尚学术、校风自由而又管理严格的现代大学。

  效法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杨振声作为蔡元培的高足,是其教育思想的追随者。他任校长后,以北京大学为榜样,效法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当校长时倡行的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科学与民主的办学方针,广聘专家学者,在青岛大学成立之初,就形成了阵容整齐、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为节省开支,杨振声把校长住宅让给其他教员,自己出钱租下黄县路7号的小楼,与教务长赵太侔、校医邓初等几个家庭合住。学校建科学馆时,有一个承建工程的资本家,想偷工减料、敷衍了事,用50块大洋向杨振声行贿,被严词拒绝,使科学馆得以完全按照设计规定竣工,保证了这座大楼的质量。

  蔡元培尽自己所能支持自己的学生杨振声。1930年4月10日,蔡元培以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在青岛大学演讲《吾国文化运动之过去与将来》。1930年7月15日至8月13日,青岛大学举办暑期演讲班,聘请名流演讲,当时的同学都可以报名参加,费用极低:报名费5角、学费2元、宿费杂费3元、膳费自理。因为中国科学社在青岛大学举行第15次会议,蔡元培、胡适、陈立夫、翁文灏、秉农山、李石曾、吴稚辉、杨杏佛等名流云集青岛。8月13日蔡元培借中国科学社开会之机,在青岛大学演讲《实验美学》。此外,蔡元培还给青岛大学的学生上过课。

  1931年7月杨振声组织定稿《青岛大学组织规程》,确定青岛大学以“提高民族文化、研究高深学术、养成健全品格及专门人才为宗旨”。上任伊始,杨振声坚持把文理打通:“大家常把文学院与理学院看为截然不同,大概把科学放在理学院,非科学放在文学院,是错误的。”文、理两学院没有绝对界限,相辅而行:“文、理两学院不但不能此疆彼界,而严格地说起来,更是相得益彰。文学院的学问、方法上是得力于自然科学;理学院的学问、表现上也得力于文学美术。文学院中的人,思想上越接近科学越好;理学院中的人,做人上也越接近文学越好。”

  杨振声大胆对学校进行严格管理,设立校务会议,形成的决议校长带头执行。1931年11月2日,杨振声发表演讲,称:“大学分为两派,浪漫派和严格派。”他遵从严格派,主张学校有严格的管理,设校务会议,认为校务会议集思广益,权在校长之上。其成员都是杰出的,“合起这些人的智识与经验,纵使议事偶有不周到,而大错误是不至有的。它的议决案,我们应当相信为比较个人的看法妥当一些。”校长不能独断专行,因为“殊不知一个机关,越是首领,越应当约束自己,越没有自由。因为首领的权力愈大,则法纪的权力愈小。久之变成了独裁的习惯,一国独裁则一国必坏,一个机关独裁则一个机关必坏,这是公例,我们应当引为警惕的。”

  此外,杨振声认为,大学不仅要有好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与学习,还要有好图书馆和实验室供给学生学习与研究。他要求图书管理要科学化,尤其编目要力求完善,以便师生查找。他认为,实验室之于大学,与图书馆同其重要,近代科学而不由实验入手,犹之农夫不操耒耜而云能耕,木匠不亲绳墨而云能量,同是一样的荒唐。聘任梁实秋兼任图书馆馆长是他重视图书馆工作的表现。梁实秋掌图书馆,每周要公布一周工作统计,极为认真负责。

  “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

  1932年6月,青岛大学闹学潮,杨振声提出了辞职。

  1932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电聘蒋梦麟、丁惟汾、张鸿烈、王向荣、何思源、赵太侔等在济南组成青岛大学整理委员会,决定变更“国立青岛大学”为“国立山东大学”。解散学校的学生组织“铁拳制裁团”。聘任中文系主任兼教授张熙,教授丁山、姜叔明、闻在宥,讲师游国恩、沈从文,外国文学系主任兼教授梁实秋,教授赵少侯,数理学系主任兼教授黄际遇,教授王恒守,化学系主任兼教授汤腾汉,教授傅鹰,生物系主任兼教授曾省,教授刘仲熙,土木工程系教授赵涤之,社会科学教授杜光埙,体育部主任郝更生,教授宋君复、高梓。

  1932年10月6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7985号训令将“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杨振声辞职获批准,任命赵太侔为校长。杨振声、闻一多、方令孺等人离开了学校。

  赵太侔也是蔡元培的学生,所以蔡元培像支持杨振声一样支持赵太侔。1934年8月28日上午9时,蔡元培上海港搭乘普安轮北上,29日午后2时到达青岛。9月18日赵太侔登门造访,邀请蔡元培“约二十日午前九时,参加山大开学式”,暨学校成立4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演说。

  1934年9月24日,《“国立山东大学”周刊》以《本校举行四周年纪念及始业式》为题报道了大会盛况:

  ……校长赵太侔报告后,蔡元培进行演讲……他说:

  第一次开学典礼的时候,我正在青岛,所以能够得到参加。今天是山大四周年纪念,我又在青岛,也能得到参加的机会,所以我觉得非常高兴。四年前是创办的时候,仅仅是建设的开始,经过了四年的功夫,竟有了如此的设备,这不能不归功于学校当局的努力。山大还有几点特色,是其他各大学少有的,现在提出来说说。第一文学院与理学院合并为文理学院———因为文理不能划的界限太清楚了,譬如有许多科目,过去都划到文科里,现在却都归为理科了;如果文理两院合并,自然可以使文科的学生不致忽略了理科的东西,理科的学生也不致忽略了文科的课程,所以山大合并来办是非常好的。第二是理工两学院都在一处来办!我们知道工与理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工就是理的应用,理就是工的基础,两个东西是不应分开的,现在山大将两院在一处来办,自然很经济而且很容易得到好的成绩的。第三是农学院能按照本省农业情形,加以研究,再想法来改良和发展本省的农业,这也是非常适宜的。况且山大的环境可以说是中国唯一的,背山面海,实在是适于研究学问的地方,并且现在又有这样的设备,较北平、上海,只有一片房子和几块黑板的大学里的学生,幸福的多了!但是不要因为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住久了,再到其他的地方,便不高兴起来,因为将来必须要到社会上工厂里去吃苦的,况且在国家困难的时候,许多的同胞都在吃苦,所以我们更应该刻苦耐劳地去努力,才不辜负了这优美的环境。

  赵太侔认为大学是社会拿出血汗换来的钱组织的学术机关之一。既然如此,就应当以学术增加人类的幸福来报答他们。赵太侔在开学典礼的致词中说:“一个大学与其所在地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大学既受到地方的供养,一方面要协助地方解决各种技术上的问题,同时要供给地方所需要的人才。我们造就的学生,如果不能适应这种需要,那是我们未能尽到责任。”

  1934年9月新聘教授(含讲师)老舍、洪深、李达、王淦昌、童第周、王宗清等。老舍偕夫人胡絜青来青岛,老舍任“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讲师,胡絜青在市立中学任教。1935年1月10日,赵太侔制定了《“国立山东大学”教员服务及待遇规程》(第三十一次校务会议修正),他提倡实行导师制,让学生随时接近师长,服从师长之指导,借资取法,俾能养成健全之习惯,以及高深之学问与高尚之人格。

  此时山东大学已经在国内跻身名校之列了。1935年报考的学生有1037名,只录取201名。入学的新生都觉得“得其所哉!”有一种“洋洋乎得意”的感觉。学校各院系平均发展,各有一批知名教授。1935年的教授有中文系闻在宥、中文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胡鸣盛、数学系教授陈传璋、物理系教授何增禄、化学系教授邵德辉、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林绍文、土木系教授余立基、萧津,机械系教授伊格尔、数学系专任讲师李蕃、生物系专任讲师曾呈奎、机械系专任讲师李良训。

  1936年的教授有中文系老舍、闻在宥、游国恩、张熙、姜忠奎、沈从文、彭仲铎、萧涤非、贺祖钱、胡鸣盛、罗玉君;外文系洪深、赵少侯、水天同、李茂祥;数学系李达、曾炯、李珩、陈传璋;物理系王淦昌、王恒守、任之恭、何增禄、许振儒;化学系傅鹰、邵德辉;工学院赵铭新;生物系林绍文;土木系萧津;体育系宋君复、高梓。后来还有曾呈奎加盟山大。

  正是由于蔡元培的惊人号召力,山东大学才在杨振声和赵太侔的引领之下聚集了这么一批名师、大师,这在上世纪30年代是并不多见的。同时,二人掌校期间,山东大学不断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到校演讲,演讲者既有教授、博士,也有讲师甚至助教,凡有一家之言独立见解的,都可以和大家分享,真正首现了蔡元培提倡的学术自由。

  (作者系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