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中国的学位制度

辛亥革命网 2010-11-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程牧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学位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欧中世纪的大学,中国现行的学位制度是在近代从西方传入并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成熟完善的。 ,近现代中国的学
 

  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终身称号,表明获得者曾受过的教育水平或已达到的学力水平。学位制度最早起源于西欧中世纪的大学,中国现行的学位制度是在近代从西方传入并伴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成熟完善的。

  西方学位制度传入中国,首先得力于西学东渐的热潮,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在于近代中国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需求。清末科举制度弊端的日益凸显,京师同文馆、天津中西学堂、京师大学堂等新式高等学堂的建立,开启了科举制度迈向学位制度的演进之路。《世界各国学制考》、《大学校之教育》、《各国教育制度》等一系列介绍西方教育的中文书籍陆续出版,《教育公报》、《中华教育界》、《教育杂志》等报刊登载了许多介绍西方学位制度发展动态的文章,获得西方国家政府或高等学府学位的归国留学生也加深了国人对学位价值的认识。另外,西方传教士通过在西方国家注册的方式取得了学位授予权,将一套比较完备的学位授予制度引进了在中国创办的教会大学。教会大学使国人对学位制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为近代中国发展学位制度提供了实践性的示范。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各学堂奖励章程》,规定授予不同类别高等学堂的毕业生进士或举人出身,并直接授予相应的官职。这种将西方学位制度和中国科举功名揉在一起的制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转型中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新旧教育制度转换的阻力,但也埋下了隐患。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大批学生就读于新式学堂,被赏予“进士”、“举人”的人越来越多,而“官缺之增设有限,学生得官以后仍复置之闲散”,社会上对学堂奖励制度的批评声不绝于耳。1911年4月,各省教育总会联合会通过决议案,要求“实官奖励立即停止”,“大学堂毕业称学士,其他各学堂毕业称毕业生,并另颁学位章程”。这时,学位制度已是呼之欲出了。

图1 民国时期的学位证书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同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大学令》,规定“大学各科学生修业期满,试验及格,授以毕业证书,得称学士”,同时规定大学评议会和教授会为审查学生成绩、论文及授予学位的机关,“大学院生在院研究,有新发明之学理或重要之著述,经大学评议会及该生所属某科之教授会认为合格者,得遵照学位令授予学位”。这是学位制度在中国的发端。大学院生(即研究生)的学位虽然有所涉及,但概念十分模糊。1915年1月,袁世凯发布《特定教育纲要》,将“学位奖励”单独列章,条款规定:“学位除国立大学毕业,应按照所习科学给与学士、硕士、技士各字样外,另行组织博士会,作为审授博士学位之机关,由部定博士会及审授学位章程暂行试办。”这一纲要体现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的构想,形成了近代中国学位制度的雏形。然而,随着袁氏王朝的覆灭,这一构想也成了一纸空文。1917年6月,教育部公布《修正大学令》,规定只有经过本科学习合格者(区别于预科)才能取得学士学位,同时不再笼统称“学士”,而是“某科学士”,使学位制度进一步具体化。

  总的说来,民国初年的学位制度基本理清了中国现代学位制的主体思路,但对研究生的学位还没有清晰的界定。与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局面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内局势趋于稳定,教育也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1935年4月,国民政府立法院通过并颁布了《学位授予法》,明确规定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这是学位制度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登上中国高等教育的舞台。为配合《学位授予法》的实施,教育部于同年5月颁布了《学位分级细则》,将三级学位的授予皆分为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8个学科;以后又逐次颁布了《硕士学位考试细则》、《博士学位评定会组织法》、《博士学位考试细则》、《名誉博士学位授予条例》、《名誉博士学位授予条例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法令、法规,就学位课程考试、学位论文审查答辩、学位授予等程序作了详细说明,终于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学位制度。

图2 不同学位服饰的区别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建立学位制度作过几次努力,前几次都因政治原因而未能认真执行。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研究生教育也随之恢复。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同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它不仅对学士、硕士、博士及名誉博士的授予予以详细说明,还对学位评定委员会、留学生学位授予等作了规定。这样,中国学位制度的建设就进入了新的时期。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