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作者:中国教育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经过短时间恢复整顿,即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并迈入较快发展时期。 ,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学校经过短时间恢复整顿,即开始进行院系调整,并迈入较快发展时期。当时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为国家培养急缺人才,科研和社会服务尚未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大学社会服务的功能逐步发展起来。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客观规律,实现了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我国大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对于谋划高等教育长远发展,提高质量,优化结构,促进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高校科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是在学科建设和学科创新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面对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科也有分化、综合的现象,也有新生和消亡。高校主动开展学科创新,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建立新学科,为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提供良好基础。

  第二是开展源头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创造新的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多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高等学校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设了一批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形成了具有高校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同时,结合行业、企业、区域发展需求,与企业和地方共建一批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发、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支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就业。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出一大批成长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及支撑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经过实践探索,高校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形成了上海三区联动模式、广东省部产学研结合模式、浙江大学模式、河北太行山模式。

  第四是解决一大批环保、海洋、地震、气象等社会发展领域的关键科技问题,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以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科研团队,在“烟气脱硫、脱硝”等烟气净化工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团队,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抗肿瘤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等方面,解决了若干关键科技问题。

  第五是服务医药卫生、人口健康、“三农”等民生科技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一大批高校承担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任务,为我国重大新药的创制提供新品种、新方法、新技术,提升我国创新药物的综合能力。在借鉴美国、荷兰等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的实践,探索和构建以大学为依托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现代农业推广体系不断注入创新活力,将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需求与高校的多学科综合和人才技术优势紧密结合,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全面、系统的服务。

  第六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报国为民。他们帮助和支持广大企业创新技术、开发产品、改善管理、增强核心竞争力,探索出了高校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二、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科技需求,在贡献中实现了快速发展

  大学为适应社会需求发生的变化也对自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国高等学校珍惜改革开放的良好契机,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服务求支持,在贡献中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四技活动”起步,经过上世纪90年代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和大学科技园兴建壮大,到新世纪以来大量承担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和集聚能力极大增强,实现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上世纪80年代,针对经费不足、人浮于事等校内问题,一些大学主动进行改革试验,举办校办产业,面向社会提供有偿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等服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6年4月,全国23个省市有283所高等学校同1200多个企业、科研单位、政府部门组建了571个教学科研生产联合体。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高校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号召,不少高校创办和发展了一批科技企业,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调整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科研方向,支持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高科研综合水平、稳定科研队伍、培养创新型人才、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经历了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在国务院领导下,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启动。经过几年努力,教育部直属高校已初步建立了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高校企业基本确立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体制和机制,高校产业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进入21世纪,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是未来10年我国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16个重大专项实施都把教育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教育部高度重视专项组织协调工作。通过有关高校和专家的努力,高校在争取承担重大专项任务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开局。

  在服务社会需求、开拓科学前沿的过程中,高校科技取得了突出的业绩。特别值得骄傲的是,近5年来,在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7项一等奖,高校获得5项,充分展示出高校科技工作的突出成绩和巨大潜力。

  三、深化改革,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高等教育和高校科技发展,可以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初期,高等教育的任务和发展动力主要是培养急缺人才。改革开放后,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的部署,科技的快速发展成为近30年来高等教育发展的亮点。展望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来自于不断满足社会对人才、对科技、对服务的需求,来自于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

  深化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改革,创新运行机制,逐步形成科教融合的高校科研制度。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造就一大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重视科研项目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积累作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促进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推动科研能力的持续提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继续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完善和落实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符合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的科研评价体系。大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社会服务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它迈向一流大学的坚实步伐,成为它报国为民的光荣业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