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两个“30年”恰好叠

辛亥革命网 2008-12-31 00:00 来源:红网 作者:李昕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一件童年往事、一份异国情缘;一段友谊的发展、一番事业的开拓;从排斥到理解、由陌生到交融……发生在一些人身边的“小事”能折射出中

  漫画/沙勇

  一件童年往事、一份异国情缘;一段友谊的发展、一番事业的开拓;从排斥到理解、由陌生到交融……发生在一些人身边的“小事”能折射出中美关系30年发展的“大事”。

  我见证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

  “我作为中国教育部派出出国留学具体工作的负责人,见证了中国向美国派出留学生的全过程。”

  我第一次接触作为团体的美国人是在1973年11月,那是自从尼克松总统访华后,美国派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面的代表团--美国幼儿考察团。我当时在国务院科教组工作,作为这个团的联系人和全程陪同,和13位美国教授共同度过了半个月的美好时光。从我在广州火车站第一次见到他们,彼此还很陌生,到我再在广州火车站为他们送行,我和每个人拥抱,大家都泪流满面。团长威廉·凯森递给我一个信封,里边装着13张卡片,卡片上写满了对我和中国的深情厚谊。那是13颗真诚的心,我至今仍然珍藏着。

  中美建交后,我有幸陪同当时的教育部长蒋南翔先生访问美国。那也是第一位新中国的教育部长访美。此后,我作为中国教育部派出出国留学具体工作的负责人,见证了1979年新中国向美国公派留学生的全过程。1982年,我还起草了中国公民自费留学的相关规定。

  1984年我被委任中国驻华盛顿使馆参赞,很高兴地看到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从国家主席李先念和接二连三的国家高层领导访美可以看出当时中美关系的良好势头。我本人负责中美之间的教育交流。同我工作关系密切的美国机构,无论是政府,或者是民间的都有着良好的配合,很少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1991年初我第二次到中国大使馆任公使衔参赞,直到1994年底回国,这是中美关系遇到困难比较多的一段时间。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旧同工作伙伴合作得很顺利。

  1995年我开始筹建并成立了中国国家留学基金,亲眼看到中国出国留学和外国来我国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看看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有多少精英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就知道这种交流的重要意义了。遗憾的是,美国来中国的学生太少了,如果有几十万美国人了解中国像几十万中国人那样了解美国,中美之间可能会更加和谐一些。中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会有更牢固的基础。(解其钢)

  两个“30年”恰到好处叠加

  “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中美还会演绎什么样的故事,但这一切却值得期待。”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当我们打开改革开放的巨幅画卷,一点点地去总结盘点时,发现另一个30年已经来临--2009年1月,中美建交30周年。毫无疑问,这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实际上,改革开放和中美建交两个30年恰到好处地叠加在一起,才使得中美两国关系一点点地打破坚冰,向前迈进。改革开放是中美建交后两国关系沿正常轨道发展的内在保障,而中美关系在30年里的发展则是改革开放在外交领域里的具体体现。说得实际一点,离开了改革开放,美国家庭圣诞节的礼物筐里未必有今天这般价廉物美的小礼物,而中国人可能至今也不晓得麦当劳与肯德基是何许味道。同样的,如果离开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很难说中国是真正向世界展示出其开放的一面。在回顾中美30年时,我们还应注意,两国关系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前进的路上,不时出现一些不和谐的事件与声音,中美两国围绕人权、贸易等等的纠纷不断。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波折使中美这30年的发展之路如同一部精彩的电影,既清晰,又真实。

  过去的30年已经成为历史。中国有句成语叫“三十而立”,同正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一样,中美关系也已经进入壮年。谁也无法预测未来中美还会演绎出来什么样的故事,但这一切却值得期待。(李乾清

  两代人的中美科技合作情缘

  “母亲和我的故事是中美科技合作‘全方位、多层次’的生动例子。”

  母亲生于1943年,而我生于1975年,可我俩几乎在同一时间开始学习英语。上世纪80年代全家人挤在小亭子间里,收听广播英语,收看《Follow Me》、《Join Us》等英语学习节目,这情形至今难忘。

  母亲于1982年调入上海市食品工业研究所。当时国内食品安全检测和营养分析领域的研究和标准制订尚处于起步阶段。母亲被选送参与政府培训项目,于1989年4月踏上了前往华盛顿的旅程。母亲曾在当年的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出国前她写的一段话:“有明确的目标和使命感,回国后(运用国外所学知识)要在科研上发挥重要作用,(争取我国食品界能)跻身于世界行列并显示作用,与国际接轨。”学成回国后不久,母亲就实现了出国前订下的目标,用她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为我国食品领域的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使我国婴儿奶粉测定方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7年大学毕业后,我在母亲的鼓励和支持下离开家乡报考科技部公务员,踏上了科技合作与交流的事业之路。在随后的工作中,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是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科技部徐冠华部长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李维特部长签署了《卫生健康医药科学合作谅解备忘录》。在会谈中,李维特部长问起作为陪同的我的背景,在座的双方领导人听了关于母亲和我的故事,都感到这是中美科技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广参与、高水平”的一个生动例子。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