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山东大学青岛复建(2)

辛亥革命网 2012-04-18 00:00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李彦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从1928年国立青岛大学的创立,到1958年山东大学迁到济南,山东大学用30年的时间在青岛创造了海洋学科远东第一、生物学科全国最好、文史见长

  “先尝后买”,名流云集

  杨振声校长到任后,效法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治学方法,力推“兼容并包,民主科学”的思想,积极延聘国内专家、学者来校任教,曾一度亲自赴沪采取“先尝后买”的方针,约请闻一多、梁实秋等大家来青。他对闻一多和梁实秋说:“上海不是居住的地方,讲风景环境,青岛是全国第一,二位不妨前去游览一次,如果中意,就留在那里执教,如不满意,决不勉强。”由于青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加之“今甫(即杨振声)待人接物的风度有令人不可抗拒的力量”(梁实秋语),所以,先后聘得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任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作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梁实秋任英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教育家黄敬思任教育系主任兼教育学院院长,数学家黄际遇任理学院院长兼数学系主任,化学家汤腾汉任化学系主任,生物学家曾省之任生物系主任,庄德寿任物理系主任。文学院还有教授赵畸、杜光埙、谭葆慎、程乃颐、马师儒、郭斌龢、宋春舫(兼),讲师游国恩、赵少侯、沈从文、黄淬伯、方令孺、薛彩凤、李方琮、梁启勋及教员、助教30余人。理学院还有教授傅鹰、周钟歧、王恒守,讲师王普、郭贻诚、李先正、梁其奎、宋智斋、秦素美、沙凤护等及教员、助教共40余人。另有体育教授郝更生、宋君复、高梓等3人。一时之间,名流云集,英华蕴聚,学术空气浓厚,学校声誉日隆,教学科研蒸蒸日上,形成国立青岛大学创建后第一个鼎盛时期。

  从严治校,特色彰显

  杨振声主张从严治校,主持制定了完备的规章制度,使学校工作能按部就班有序进行,进而形成优良的校风,造就有用之才。杨振声尤其重视办学质量,在他离开北平赴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时,傅斯年先生曾经对他说:“只要你能领导两三个学生走上学问的正路,也便不虚一行了。”他对此言深有同感,为了促使学生勤奋学习,保证质量,实现他造就优秀人才的愿望,他主张实行淘汰制。当时国立青大招生录取采取“严进严出”的方式。学生首先必须通过标准极高的入学考试,其次必须经过新生委员会的筛选,防止作弊入选。学生学习和生活均受学校严格管理。对于课业,学校规定:一学期中,缺课1/3或旷课满5小时者,不得参加该课程考试;如果全年所选修课程有1/2或3门不及格,责令退学;有1/3或2门不及格,留级一年,但不得超过两次;考试有大考和小考之分。由于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国立青岛大学在创办后的短短几年里,被公认为近代教育史上山东唯一达到高标准,可以和国内名校并驾齐驱的高等学府。

  在青岛任职期间,杨振声还对本地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古迹文献等作了认真的考察分析,提出了颇具远见的办学规划,力倡开办海洋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他主张:“……海边生物学,中国大学中有研究此学之方便者,唯厦门大学与国立青大。厦门因天气过热,去厦门研究者多苦之,又易发生疟疾。青岛附近海边生物之种类,繁盛不亚于厦门,而天气凉热适中,研究上较厦门为便。若能利用此便,创设海边生物学,不但中国研究海边生物者,皆须于此求之,则外国学者,欲知中国海边生物学之情形,亦须于国立青大求之。如此,国立青大则将为海边生物学之中心点。”杨振声的这番真知灼见,为中国的海洋科学作出了贡献,在他首创之下,国立青岛大学乃至改为国立山东大学之后,海洋科学始终是独步国内,以至在“山大”基础上建立了青岛海洋大学(后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至青岛发展成为全国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1932年,杨振声因学生运动和教育部拖欠办学经费多次提出辞呈。这年9月,南京政府决定照准杨振声校长辞职,并将国立青岛大学改称国立山东大学。

     撙节开支 勤俭办学

  国立青岛大学在建校之初,经费严重不足,不仅没有开办费,经常经费也仅40余万元,只等于同时期的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和武汉大学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可以说除了校舍,其余一切几乎均须从头做起。在这种情况下,杨振声从实际出发,提出撙节开支、勤俭办学的方针,把节省下来经费用于添置图书、仪器设备及增加建筑方面。杨振声以身作则,学校为了办公方便,要给他买一辆汽车,他坚持买了一辆旧的老式汽车,始终没有换。他一向公私分明,即便是一个信封、一张信纸,从不用公家的东西。但是在学校的校务会上,杨振声则带去自己家里的香烟、咖啡和茶叶,与大家一起分享。   

  为节省经费,杨振声将学校分给他的宽大的校长住所让给其他教授住,认为可以多住几家,以此缓解教授的居住问题,他则自费租房。他租住的两层楼房,让邓仲存、赵太侔等人免费居住。梁实秋后来在文章中写道:“校长官邸在学校附近一个山坡上的黄山路(应为黄县路),他和教务长赵太侔住楼上,一人一间卧室,中间是客厅,楼下住的是校医邓仲存夫妇和小孩,伙食及家务均由仲存夫人负责料理。今甫和太侔都是有家室的人,但是他们的妻室从不随往任所,今甫有一儿一女偶然露面而已。”

  当时在国立青岛大学教学的学者们,教学之余都喜欢到位于黄县路7号杨振声的住处喝茶谈诗,煮酒论文。经常手中拿着一个大烟斗的杨振声也“总是热情接待,不是端出咖啡,就是沏上清茶”。杨振声豪于酒,他和梁实秋、赵太侔、陈季超、刘康甫、邓仲存、方令孺等人被人称为“酒中八仙”,还自拟一副对联:“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