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饭碗诱惑:民国学子拼命考大学(2)

辛亥革命网 2012-02-20 00:00 来源:老年日报 作者:吴中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民国时期,大学还是精英教育,大学本是象牙塔,本应宁静而脱俗,但毕竟处于乱世,所以终究离不了一个乱字,一切都是那样地乱糟糟。 ,铁饭

  民国大学管理乱象

  管理层腐败成风,普通教师住在简陋的蜗居棚里,而“中执委们”(即领导们)呢?却住前山的十八栋,“好在这些小洋房花钱不多,设计不难,在校舍落成以前,早在前山建筑好了,到1931年的夏天,权贵们带同他们的妻室儿女,箱笼瓶罐,乘着学校的汽车陆续搬进”。中文系的一位年青老师不识相,冒昧地搬进了一间宿舍。没想到生物系教授兼总务主任张老师也看中了这宿舍。他的外甥,任事务科的左科员带着木工来了,“乒乒乓乓一阵,把全部窗子卸去”。“把铺盖书籍搞得个稀巴烂。”

  这位可怜的年青老师走都走不赢,官大一级压死人呐。这哪是高校,简直是土匪窝!许多人说今天的高校衙门化了,说什么脸难看、事难办之类的,但比起老祖宗来还是小巫见大巫呐!

  民国时期大学的教授们待遇可高了。“武汉大学的教授,男的月薪一千元,女的月薪八百元。”乐山本是穷乡僻壤,自从武汉大学来了之后,当地的餐饮服务业也跟着兴旺起来。上海银行来了,中央也在这开了银行。武汉大学的老师被当地人称为“中央人”,这批中央人的工资虽然打了六折,但是生活还是远远高过一般百姓。

  “他们到菜馆里要最豪华的酒席。”乐于做学问的人,有了钱自然可以安心坐下来。朱东润就说自己:“我有的是工资,可以尽量买书。”但随着通货飞速膨胀,大学教师的生活完全变样了,甚至连银行练习生的待遇比大学教授的待遇都强多了。到1946年后,大学的教授为生活所迫,“都已经不像教授了”。物价飞涨,朱东润有一次为了买十瓶链霉素救女儿,背了整整一大皮包万元面额的纸币去药店才买上。

  民国的大学教授有不少是勤于学问的。武汉大学中文系的游国恩、李雁晴,经济系的周子翰,外语系的陈登恪等老师都是学业勤勉之人。朱东润自己也是,为了上好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课程,每周要写五六千字的讲义,查对资料还在其次。为了学术工作,千辛万苦来到四川,与亲人分别动辄十年八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此而生,为此而死”。

  但也有一些人就纯粹是混饭吃。“在学术界,正和在其他各界一样,有埋头苦干的实干家,同样也有招摇撞骗的流浪汉。”武汉大学的罗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靠在五四运动中获得的政治资本,他在南京混了一阵,不久当上了清华大学的校长,一年以后又来武汉大学,无论上课还是做学问都是一个大草包,不到一年,他又到中央大学去做校长了。中央大学的师生给他编了一首五言绝句:“一声猪狗熊,两眼势利钱。三绝吹拍骗,四维礼义廉。”搞政治的人做大学校长,教授们多少是有些不服气的,在大学还是要学术说了算。

  有些教授有水平但不会讲课,沈从文第一天上课,紧张得话都说不出来,只在黑板上写上“请待我十分钟”。学生知道他的名气,就耐心等他了。十分钟过去了,沈从文还没有心定,又写“请再待五分钟”,五分钟过去了,沈大作家开讲了,但始终对着黑板。看来,大学教授不是每一个人都当得了的。肚子里有货也要会倒呀!据说北京大学有个老传统,地位愈高的学者到堂愈迟,有的人甚至迟到二十分钟还不止。这个“光荣传统”到今天怕是无法保存下来了,否则早成教学事故。

  民国时期有些教授颇有怪癖,武汉大学中文系有一个教授,每星期到校两次,并且要求把课都安排在下午,因为上午他要在家抽鸦片!奇怪的是,教师的这种要求学校也会同意。乱世出怪呐!

  通读《自传》,我感觉民国时期的大学人事管理还是相对宽松的。就拿朱东润自己来说,自荐或经人引荐,他去过那么多学校工作。学校也有人事权,如此,学校随时可以聘用一个没有资质文凭但有专业水平的人。当时武汉大学文学院的闻一多就用了许多这样的人。朱东润自己从一个英语老师转教中国文学批评史,就与闻一多的举荐有关。如今我们高校的人事管理还是死得很,要挪一个窝非得脱一层皮!当然人事管理太宽松也不是办法,当官的经常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往学校塞。

  民国大学:铁饭碗的摇篮

  谈了老师,我们该谈学生了。民国时期的大学真是难考啊。大学还没有实行统一招生制度,考生便得准备一所一所大学考过来,直到录取为止。住不起旅店的,学生带上蚊帐,在校园里随便找个空地挂起来,等待考试的到来。或到附近的茶馆泡一壶茶便可在竹躺椅上躺一夜。饿了就在附近的面馆买大饼充饥。几场考试下来,考生个个面黄肌瘦,腰驼背弯。

  学生们之所以拼了老命要考大学,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当时在蒋管区就业难,到处裁人,但只要考取了一个哪怕最差的大学,总可以白吃四年饭。民国时期的大学实行免费读书,学生毕业后包分工,最不济也可以做一名中学教师。也就是说,只要进了大学就有了铁饭碗,就进了保险箱,所以,即使在抗战时期,大学依然火爆。第二考虑是逃避抓壮丁。国民党军源不足,政府见了男丁就抓。但只要出具证明是在校学生,就可免于兵役。所以,读大学也是为了逃命,学生证就是护身符啊。

  就像那个混乱的时代一样,民国时期的大学也是乱象丛生,以至于我们的叙述也有一点乱。朱东润以自传的形式写之,也许有挂一漏万、一孔之见的嫌疑,但其鲜活与平实,值得今天那些关心中国大学问题的人们一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