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广东:探索中国近代义务教育之路(3)

辛亥革命网 2011-10-10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夏杨、倪俊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倪俊明研究员近日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广东军政府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强制学龄儿童入学,是中国近代义务教

陈景华警政严控广州

警察厅长陈景华上任伊始,广州城内治安状况极为严重。各地民军蜂拥入城,山头林立,桀骜不驯。城内劫杀事件平均每天多达20余起。

在胡汉民、陈炯明等人的支持下,陈景华采用“乱世用重典”的方法,实行严厉镇压。他专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警察游击队,分三个中队,每个中队100人,施行严格的军事训练,配备精良的器械,专门用来侦探、检查、缉捕作乱的民军,配合陈炯明解散民军的工作。如对专事抢劫暗杀、以革命党自居的“百二友”匪徒,警察厅限期严拿,要求各警署“加派警察巡查长,会同本厅侦探游击队,无分日夜,随时严密查拿解厅。限十日内,一律缉拿殆尽”。

警察厅的严厉镇压政策,使省城治安得以好转。但警察厅作为行政机关,在处理人犯时,经常不经司法机关的审判,擅自判刑定罪,并由警察厅直接执行,缺乏制约与监督,与民主共和制度背道而驰。尤其是宣布死刑罪状,不列举具体犯罪事实,笼统地冠以“无恶不作”的罪名,在短时间内予以枪决,不给犯人上诉等权利,草菅人命。警察厅在1912年5月4日至17日不到半个月时间内,就枪毙79人。陈景华因此得了个“滥杀”的罪名。为此临时省议会向都督胡汉民弹劾陈景华杀人过多,但在胡汉民的保护下,陈景华安然无恙。

闲话今昔

广州城的现代化市政建设进程

城墙是传统封建城市最明显的象征,也是划分古代城市与近代城市的界线。近代以来,随着广州社会经济、军事的发展,人口聚集以及城市内部商业的繁荣,城墙的军事防御功能日渐消失,而对城内外交通联系和市政设施发展的障碍却日渐明显。因此,拆除城墙是军政府建设近代广州所关注的一个重点。1912年1月中旬陈炯明出任都督后,即发布拆除省垣城墙的公告。3月,开始拆卸大北门附近城墙,开民初广州拆城筑路之先声。

与此同时,陈炯明还督令工务局对广州城进行初步规划,“西关地方拟改作商场,现有之住家一律迁入城内。其城内布置,首先改良旗界,并将惠爱街、双门底两处辟作十字大马路,贯通全城四面。路阔百二英尺,其双门底之拱北楼设法保全。观音山或为公园,或为藏书楼、大学堂等用”,并派员“四处测量”,“绘图注说”。

此外,军政府还十分重视城市街道景观的美化和统一,并将之法规化。1912年,广东省会警察厅颁布了《取缔建筑章程及施行规则》,骑楼街道被视为城市马路近代化的理想方案。广东军政府的开拓之功,对上世纪20年代初广州大规模的市政建设的开展甚具影响。(夏杨、倪俊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