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辛亥革命,教育为先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04-06 00:00 来源:原创文章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6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纪念辛亥革命,教育为先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6日)&nbs ,纪念辛亥革命,教育为先 [投稿],

纪念辛亥革命,教育为先

作者:吴毅峰(2011年4月6日)

 

       今天是母校厦门大学90华诞。作为曾经的厦大学生和教师,本人感到十分的激动,很感慨。

       我们家和厦门大学有缘,因为有三位家庭成员都以十分优异的成绩报考厦大,在这所中国美丽的滨海学府深造和学习。现在,我们虽然早已移居他国;可是,对于厦大的感恩从不间断。

       厦门大学是新加坡华侨陈嘉庚集资兴办的,十分的了不起。陈嘉庚不但兴办了厦门大学,还兴办了集美学村,其功德无量,令后世缅怀不已。鲁迅弃医从文救国;陈嘉庚则是兴学救国。

       教育是攸关民族兴旺的大事,因此懈怠不得。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如果说父母亲给了一个人生命,那么学校就是给予精神生命的地方。因此,我们总是把自己上过的学校称为母校。

       然而,在中国的现代史上,却发生过十分荒唐的“打倒臭老九”这类政治运动——那就是“文化大革命”(1966-1976),差一点把中华民族的前程给断送了。1979年,中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在学生和年轻人中选拔学业成绩优秀者进入大学深造,并给予补贴。笔者也是受益者。

       诚然,任何一个民族都会走一些弯路。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可是,正是这位孔子,生前却郁郁不得志,到处碰壁。孔子其实十分有才华,从《论语》就可以看出;后人甚至认为,只要半部《论语》就足以治天下。《论语》最大的核心思想就是宣扬“君君臣臣”的伦理附庸关系,所以也导致后来的许多争论。人们争论的焦点是:教育是什么?

       是啊!教育是什么?教育难道只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家奴的吗?尽管有人不承认,可是这种方向的确存在过。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到了满清的中后期,堕落成了“东亚病夫”!

       很多人不喜欢“东亚病夫”这个鄙称。然而,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华夏子民不但在肉体上遭受摧残,在精神上也倍受煎熬。否则,为什么会在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呢?

       “五四运动”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轴。可是,90多年过去了,科学和民主的理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了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有“文革”发生?如果是,为什么教授还有行政级别?

       厦门大学是全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因为它依山傍海,面对大小金门。曾经的战地,如今已经桃李芬芳,枝繁叶茂。可是,我们还要问,这里培养过“在职的官员博士”吗?这里有为了收钱而开办过“总裁班”吗?如果有,学校应核实,这些“毕业生”的水平到底属何程度呢?

       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民族。大学培养的学生不是为了将来拿着文凭去找工作,混日子,而是要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才智,为自己的民族做出点有益的工作;大学培养的学生也不是为了可以从他们那里获得一些捐款,因为很多人对社会的贡献无法用金钱衡量。

       厦门大学曾经培养过一位鼎鼎有名的学生-他就是陈景润。在90华诞到来的时候,学校请来了很多的大师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厦门大学其实应该深思,什么时候厦大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什么时候可以培养出像鲁迅,李敖,孙中山这样为了民族的未来敢于奉献一切力量;为了文明的光芒敢于面对一切黑暗;为了国家的兴旺敢于上刀山下火海的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