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人凤《十要》述论——纪念谭人凤诞辰160周年暨逝世100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21-05-08 11:25 来源: 作者:邓江祁 查看:

谭人凤的《十要》是谭人凤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关键时刻,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辛亥革命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二、成功的方略

  谭人凤的十首七律诗《十要》,是其在对同盟会发动的历次起义失败原因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对今后革命的方向、策略、方法、前途以及革命成功以后的重大建设问题等“革新事业”而提出的“宏纲要领”。其第一首名曰:“要统筹全局”,全诗如下:

  百万河山极大观,蚁封小见岂能看。蛙居井底终天小,鷃处篱旁说地宽。

  楚蜀晋秦山踞虎,皖宁闽浙水龙蟠。放开眼界瞻全局,五岭原来一弹丸。[8]

  对于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地方,同盟会成立前夕,孙中山与黄兴第一次会晤之时,就有过争论。对此,当时在场的日本友人宫崎滔天曾有以下记述:“黄主张从长江一带开始,孙则主张从广东开始干。黄对孙说:‘你不要光讲自己老家好。’孙说:‘你要在长江一带干,但从哪里运送武器呢?长江一带难运送武器进去,你知道吗?而广东则有几个运送武器的地方。’争来吵去,终于是黄屈服了。”[9]316-317所以,同盟会成立后策划的多次武装起义,基本上根据孙中山的策略而定。广州1907至1910年间,同盟会先后在潮州黄冈、惠州七女湖、广西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云南河口、广州等地发动起义,但很快就被清政府地方当局一一镇压下去,在政治上、军事上都未能给清政府统治造成明显威胁,在国内产生的影响也不大。

  在总结历次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之后,谭人凤认为,“中山本中国特出人物也,惜乎自负虽大而局量实小,立志虽坚而手段实劣。观其谋举事也,始终限于广州一隅,而未尝统筹全局。” [1]333“防城,广州一僻县,无城郭,亦少人家,仅有数十小店,离县署数百步外居焉。镇南关亦无可战可守之价值。”[1]328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谭人凤曾思虑改弦易辙,拟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谋划在长江中下游培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起义。但同盟会南部支部长胡汉民不仅不赞成,还说风凉话,谭人凤一怒之下欲揍胡汉民,并奉劝之:“劝君放开眼界,天下事断非珠江流域所能成。”[1]341-342

  因此,在谭人凤看来,筹划革命事业应当“放开眼界瞻全局”,不能仅局限于“五岭”之“弹丸”一地,还应放眼“楚蜀晋秦”“皖宁闽浙”,在全国各地培植反清势力,促成革命的成功。这就是谭人凤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开展长江流域革命的战略思想。

  谭人凤《十要》的第二首名曰:“要收揽人才”,全诗如下:

  兴亡成败古今同,心在人才得失中。三杰辅刘炎运起,一增去羽伯图空。

  广储杞梓襄文治,多列貔貅佐武功。世局乱杂豪杰奋,高台有日定歌风。[8]

  诗中以刘备与张飞、关羽三人情投意合,桃园结义,同心协力,后来成为汉国开国君主和项羽有一谋士范增而不能用,最后自刎乌江的两个历史故事,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明收揽人才的重要性,主张革命党人要“广储杞梓” ,“多列貔貅” ,并使用好各类人才,从而也像事业成功后的刘邦那样,在歌风台上高唱《大风歌》。后来,谭人凤在起草《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时特别指出:“各省设分部,收揽人才,分担责任,庶无顾此失彼之虑。”[1]10

  谭人凤《十要》的第三首名曰:“要确定计划”,全诗如下:

  诸葛当年隐卧龙,三分局定草庐中。统筹国事权轻重,熟览舆图议守攻。

  准备楚淮兵捣北,安排江浙力牵东。谋成后动操赢算,光复河山付主翁。[8]

  诗中,谭人凤借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领荆州,夺取益州,联合孙权,抗拒曹操,进而成就霸业、统一天下的战略, 而刘备依计而行,与孙权合力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并乘机进占荆州,夺取益州和汉中,自立为汉中王的历史故事,说明凡事必先有周密的计划,“谋成后动”,最后稳操胜券的深刻道理。基于此,谭人凤后来在《宣言》中痛切地指出:“自同盟会提倡种族主义以来,革命之思潮,统政界、学界、军界,以及工商各界,皆大有人在。顾思想如是之发达,人才如是之众多,而势力犹然孱弱,不能战胜政府者,其故何哉?”其原因在于“有共同之宗旨,无共同之计划” [1]9。为了汲取此前的教训,谭人凤在《宣言》中特别强调:“举义必由总部召集各分会决议,不得怀抱野心,轻于发难。”[1]10这就明确宣布,今后同盟会中部总会策动武装起义必须事先确定周密的计划,“谋成后动”,既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又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谭人凤《十要》的第四首名曰:“要齐一人心”,全诗如下:

  世人趋势逐高低,组织完全视线齐。影响难凭谁赞助,功成可必孰顽迷。

  ……万众一心恢祖国,睡狮醒后震东西。[8]

  同盟会是由来自全国各地及各小团体的志士组织而成,因而其内部的思想分歧与派系争斗在所难免。事实上,同盟会成立后,也发生过多次内讧,因此,加强和巩固内部团结,共同对敌,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会党首领出身的谭人凤尤为重视。在早年反清革命的斗争实践中,他就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的山堂名义太多了,若不把名称、规章、行动统一起来,必然会被敌人如同吃肉一般,一块一块地吞咽下去。”[1]4所以,在同盟会内部发生的几次风潮中,他都能顾全大局,坚决主张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对维护同盟会内部团结,避免同盟会内部分裂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发起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开展长江革命之时,谭人凤更加感到“人必齐,泰山移”的重大意义,反复强调“要齐一人心”,并在得悉湖北共进会和文学社由于成员的来源不一,因而彼此缺乏联系和往来,没有形成统一的革命力量的情况时,立即亲自做这两个团体的工作,终于促成其“和衷共济,相辅而行”[1]354,为其后来联手发动武汉起义奠定了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