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网 2021-04-01 10:3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2016年11月,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孙中山先生有着深厚的为民情怀,一生坚持以‘天下为公’为最高思想境界,致力于‘除去人民的那些忧愁,替人民谋幸福’,对此矢志不移、无比坚定。……他谆谆告诫大家,‘要立心做大事,不要立心做大官’”(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1-11)。习近平对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评价。

   一、辛亥革命及其历史意义

  “辛亥”是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本词中对应的时间跨度为1911年1月30日(辛亥年正月初一)至1912年2月17日(辛亥年腊月三十)。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湖北武昌爆发的一次反清武装起义,引发全国响应,十八省先后易帜。12月29日,在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挥师北伐,黄孝战役关键一役,给予清廷以致命性打击,袁世凯与革命党妥协,南北议和。1912年2月12日(辛亥年腊月廿五),清帝宣布退位,从而结束了清王朝统治,开创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时代。一般而言,严格意义上的“辛亥革命”,或者说狭义的辛亥革命,就是指发生在辛亥年间的改朝换代。武昌首义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时间节点一般认为是从打响第一枪开始,经由攻克湖广总督署,到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成立为止,史称武昌起义或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无疑是成功的,它的时间节点应该是从武昌首义开始,经由阳夏战争、辛亥北伐、南北议和,到清帝退位。

  1912年4月,宋庆龄正在美国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攻读文学专业,当她得知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欢欣异常,立即满怀激情地撰写了一篇题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的政论。宋庆龄高度赞扬和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伟大意义。指出几个月以前,“无论怎么放任不羁地梦想也不可能想到会成立一个共和国”。

  1911年12月29日,在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以16票的绝对多数在南京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元月3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28日,各省代表会议改组为南京临时参议院,成为临时政府的最高立法机关 。

  辛亥革命最后不依靠暴力解决,而是各方妥协。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同则无继。南北议和,革命始告成功。隆裕太后做出的决定避免了数以百万计同胞的非正常死亡。袁世凯辛亥年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能因为他几年后称帝就否定他在辛亥年的选择。如果没有袁世凯,辛亥革命不知道还要牺牲多少人的无辜生命。从大清朝的覆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各方都比较节制,隆裕太后和载沣,袁世凯,孙中山和黄兴,最终共同找到了一条解决政治危机的途径,这就是妥协。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重大的政治危机。因为三方的妥协,让大清朝和平落幕,接受新的共和制度安排。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以及同盟会与光复会的革命党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虽然他们的力量非常弱小,经常是从失败走向失败,但他们用勇气和牺牲换来了亚洲第一共和国。当他们掌握了南京政权的时候,他们完全可以不顾一切举兵北伐到底,和袁世凯决一死战,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的北伐适可而止,愿意妥协,并交出南京政府,让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隆裕太后宣布退位。虽然三方都不是最满意,但三方都可以勉强接受,而普通的中国人却少牺牲了很多生命。孙中山政治道德的终极目标是,倚靠中国固有的道德,和平实现世界大同之治。可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时此刻回望一百多年前的中国,孙中山与黄兴在一个几千年的官本位社会里,愿意放弃权力,鞠躬下野,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二、辛亥革命与武汉

  回望3500多年武汉城市史长河,虽然在南宋时,武昌就上升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之一。在明末清初,汉口则成为中国四大名镇之首。但是,最令武汉人骄傲的就是百年前的晚清时代,武汉城市迅速崛起。深处内陆堂奥的武汉三个古镇,一跃而成为中国著名的近代都会,中部的中心城市。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考察,武汉展示出城市雄风,武汉人口达到近百万之众,城市实现早期近代化,其经济总量超广州、越天津,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惊呼武汉正紧追上海,赞为“东方芝加哥。又称为“中国的曼彻斯特”。武汉步入早期近代化,武汉城市地位崛起为全国第二位的近代都会,形成武汉城市发展的高峰,进而为武汉爆发一场举世震惊的辛亥革命创造了深刻的城市背景。许多人参加革命组织。

  张之洞督鄂做了几件大事:

  一是编练新军;二是新办实业;三是兴办教育。湖北新军实力仅次于拱卫京师的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起义前,全国练成13镇新军,其中北洋新军共6镇(师),湖北新军1镇1协(旅)。创办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自强学堂、农务学堂、工艺学堂等。

   “辛亥革命曷为成功于武昌乎?论者以武昌地处上游,控扼九省,地据形胜,故一举而全国响应,斯固然矣。” 又云:武汉有官钱局、铸币厂,控制全省之金融,则起事不虞军用之缺乏。有枪炮厂可供战事之源源供给。成立新军、多富于知识思想,能了解革命之旨趣。而领导革命者,又多系所培养之学生也。精神上、物质上,都比较彼时他省为优。以是之故,能成大功,虽为公所不及料,而事机凑泊,种豆得瓜。孙中山在1912年4月到武汉时,考察了汉阳兵工厂和武昌、汉口,称赞张之洞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客观条件,是一位“不谈革命的革命家!”

  在辛亥武昌首义之前,孙中山和其他革命者组织领导的反清起义多在沿海或边疆省份;边境地带可进可退,香港、河内是基地和跳板,如:

  广州之役(1895年10月),也称广州起义

  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 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 ,位于广东;

  萍(乡)浏(阳)醴(陵)起义(1906年12月)

  丁未黄冈之役(1907年5月),也称潮州黄冈起义 ,位于广东;

  丁未惠州七女湖之役(1907年6月),也称惠州七女湖起义

  丁未防城之役(1907年9月),也称钦廉防城起义

  丁未镇南关之役(1907年12月),也称镇南关起义 ,位于广西;

  戊申马笃山之役(1908年3月),也称钦康上思起义 ,位于广东;

  戊申河口之役(1908年4月),也称河口起义 , 位于云南边境;

  庚戌广州新军之役(1910年2月),也称广州新军起义;

  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1911年4月),也称黄花冈起义 ;

  此外,还有徐锡麟组织的安庆起义,秋瑾领导的绍兴暴动等,可惜都没有成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