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2)

辛亥革命网 2021-04-01 10:3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蔡礼鸿 查看:

1911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武昌首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武昌革命党人在思想宣传、组织建设、新军发动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①早期是1904年由吕大森、刘静庵、张难先等革命志士组织的科学补习所,后更名日知会,后期发展为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②1905年,刘公和孙武等许多长江中下游省份的同盟会员认为同盟会“行动舒缓”,不重视在长江流域起义,因而倡议另行组织一个革命团体共进会,以结纳会党为主,谋在长江发难。1908年冬,孙武等先后返国,至武汉,约集一部分革命人士,于次年春设立共进会湖北分会。③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余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蔡济民积极促成文学社与共进会联合领导起义,被推为军事筹备员。④湖北革命党吸取以往起义依靠会党而不免失败的教训,转而运动新军。据史料,湖北在汉新军,有近三分之一成为文学社和共进会会员,还有许多人同情革命。⑤在组织建设方面,以新军二十九标为例,蔡济民原为日知会会员, 后加入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等革命团体,蔡为了统一步骤,在本标组织军队同盟,规定加盟者不论加入何种会、社,均须接受本同盟统一调度。蔡济民任标代表,高尚志为副代表,下设交际、宣传、登记、军备、庶务五组,各选专人负责,营、队、排均设代表。军队同盟成员多是起义军人骨干。⑥再者,文学社、共进会领导人在武昌起义前,曾多次议及由黎元洪出任都督,体现出革命党人的大局眼光。

  2、革命党人充分利用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抓住了清军武昌城内兵力相对空虚的机会。①武汉作为通商口岸,民智开发较早。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压迫以及国内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国力衰弱、危机四伏,加上革命者的宣传组织,满汉之间的矛盾很尖锐。②清朝政府的所谓“铁路干线国有”这种卖国丧权行为,激起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其中以四川最为激烈 。“保路运动”爆发后,清廷下令四川都督赵尔丰严拿首要,又命端方从湖北率新军入川查办,由于端方从湖北调走了一部分新军入川,使得武昌防务空虚。

  3、民众的信任是任何王朝或政权生死存亡的关键。①信任藏在人的心里,人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最可怕、最要命的。各种社会危机中最致命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不断恶化的信任危机。江山沉浮,最终的决定权在老百姓心里。②晚清之际,不多的几个洋人就可以横行中国,全是因为我们器不如人吗?说到底,就是老百姓对大清朝廷绝望了、恶心透了、无所谓了。③因此,武昌首义,顺应民心,一呼百应,立马引发全国响应。

  4、革命党人秉承楚人一往无前、勇敢无比、破釜沉舟的革命意志和战斗精神,谓之“不服周”;①自古以来,楚人有着百折不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左传载楚灵王右尹子革的话说“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正是这种筚路蓝缕的苦志精神,成就了楚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楚庄王“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惟楚有才。②当代的武汉精神即是“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撒切尔夫人曾经感概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到危难之际,总是能绝处逢生,遇难呈祥。辛亥武昌首义正是如此,武汉战胜新冠疫情也是如此。

  三、辛亥武汉首义实录

  武昌起义猝然爆发,革命领导者或病(如刘公)、或伤(如孙武)、或避(如蒋翊武)、或牺牲(如刘复基),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二十一名干部,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蔡济民、吴醒汉二人。民国元年,作为武昌首义的实际领导人蔡济民和吴醒汉合著有《辛亥武汉首义实录》一文,可供参考。原文存台北“国史馆”和北京“国家图书馆”,内容详见原文。

  简单归纳起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过程如下:

  1、小朝街协商谋起义,俄租界孙武制弹泄机密,武昌小朝街文学社总社,起义指挥部遭破坏;

  2、蔡济民策划当晚举义,工八营打响第一枪,革命军攻占楚望台,吴兆麟任临时总指挥;

  3、蔡济民引兵攻督署,炮八标见火猛轰总督府;

  4、革命军攻克湖广总督署、藩署;

  5、蔡济民敦请黎元洪出任都督,革命者在武昌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

  6、北洋军南下镇压起义军,黎元洪设坛拜黄兴为将;

  7、袁世凯领军攻阳夏,革命军退守武昌城;

  8、全国响应,在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9、孙中山挥师北伐,黄孝战役关键一役,革命军势如破竹,给予清廷以致命性打击,南北议和;

  10、袁世凯与革命党达成妥协,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革命始告成功。

  辛亥革命的经验——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也是辛亥革命的成功经验。

  1、举义当夜,荐吴兆麟任临时总指挥,次日,敦请黎元洪出任都督,是为统一战线;

  2、运动新军,新军起义,武装占领楚望台,武力攻克清督署、藩署,是为武装斗争;

  3、革命党代表,深入到标、营、队、排,如新军二十九标军队同盟,每个营、队、排都有其代表,是为党的建设。

  结语

  历史是广大民众造就的。武昌首义即是几个乡村无文采,寡见闻,少声气之士兵群众,几个政府所忽视,社会所菲薄之士兵(当时学生参加者亦不少;然主力仍在士兵),以仅寥寥之下级干部,于雷霆万钧之下,一反手而举其事,其结果竟奏推翻数千年专制之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位置上(心理位置和地理位置之不同),从不同的视角所看到的自然现象也罢,社会现象也罢,都是有差异的,看到的历史也是有差异的,所作的描述当然也是有差异的了。不同的人虽然视角不同,但得到的结果却往往会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些聚焦点,应当可能就是事实的真相所在。

  今天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来纪念孙中山先生,纪念辛亥革命,就是要大力弘扬孙中山先生创导的“天下为公”的“博爱”情怀,弘扬辛亥志士仁人那种以奠定共和为己任,对革命不计较名位,鞠躬尽瘁,廉洁奉公,推诚相与,谦退自牧,有胆有识,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辛亥首义精神,就是要大力宣传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尤其是近代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宣传中国共产党人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艰难探索和奋斗牺牲,已经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今天,我们饮水思源,绝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民族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创建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勋。我们坚信,在全国各族人民及全世界华人华侨的共同奋斗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作者系华中农业大学退休教授 武汉辛亥首义研究会会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