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意义(6)

辛亥革命网 2010-12-11 00:00 来源:西藏研究1995年第一期 作者:胡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五族共和”的口号是在辛亥革命时期提出的,是当时共和制的新中国与清政府统治下帝制的旧中国的根本区别。 ,“五族共和”口号的提出及其

  17、《回族研究》1993年第2期,喇秉德《简评“西姆拉会议”前后马麒的历史作用》

  18、同13,第475~476页

  19、《康藏貂征》第96,118~120页

  20、《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第2~4页

  21、同20,第7~9页

  22、同13,第507页

  23、同13,第485、489页同20,第20页

  24、同13,第495,494页

  25、同1,第5卷,第394页

  26、《吴泽霖民族研究文集》第1页

  27、《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99页

  28、《东方杂志》第17卷,第1号、P143

  29、《西藏的地位》中译本第88页。《The Legal Status of Tibet》P8(viii)offic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Dharamsala,India1989

  30、西姆拉会议前后积极鼓动西藏独立,后被驱逐出西藏的英国人贝尔,曾亲身感受到“五族共和”口号在西藏的影响他在其所著《西藏之过去与现在》一书中写道“西藏人民仍有倾向于中国者,以为本国尚未能独立,‘若不加入中国联邦,为五大民族之一,则恐有遭印度人蹂晌之时’”在引句之后,贝尔不特意注明,“一人向我言之如此”见该书汉译本宫廷璋译,名《西藏史》第225页。

  31、《国外社会科学》年第十期,[美]大卫·Y·H吴:《在中国之外构筑的中国国民同一性》

  32、英语同为Chinese。

  33、时至令日,在一些已经约定俗成的并非严格意义的概念中,人们仍往往以“汉”代指中国,或以“中国”代指汉。如“汉奸”,其所指并非局限于汉族,而是泛指中华民族中出卖祖国利益的败类。而“中文”所指,实系汉文。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另当别论。

  34、《中国藏学》1992年第1期,柳升棋《评范普拉赫先生的西藏史观及其它》

  〔作者简介〕胡岩,1995年生,男,汉族。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1985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在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民族理论教研室工作。曾发表《阿尔布巴事件的前前后后》、《马腊、僧格驻藏考略》、《谬误中包含的真理—评清末君主立宪派的中国民族观》等论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