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话“三国”(7)
辛亥革命网 2011-04-23 00:00 来源:书屋品茗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自明清以来,大众对于国史最熟悉的段落,莫过于“三国”;最津津乐道的历史故事,可能是“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大战”;最倾注
法国历史传奇作家大仲马说,他把历史当作挂衣服的钩子,衣服则是他缝制的。大仲马的《铁面人》《三个火枪手》《基度山恩仇记》分别写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五时代、后拿破仑时代,其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人以艺术享受,我们不必也不应当从这些小说获得关于路易十四时代,路易十五时代、后拿破仑时代的信史,不会因《铁面人》而相信路易十四是冒充的继位者。对俄法战争史有精深研究的托尔斯泰所著《战争与和平》,不仅严格遵照历史真实框架,而且十分讲究细节真实,上自沙皇亚历山大宫廷、贵族家庭,下至行伍士卒,乃至由农民组成的游击队,皆能还原历史场景,可以作为十九世纪初叶俄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看待,但不必也不应当将这部小说当作俄法战争的信史,彼埃尔、安德烈、娜塔莎不能以真实历史人物视之;书中对拿破仑充满厌恶,所刻画的装腔作势的拿破仑未必是历史真实的拿破仑。
总之,应当把握信史与史传文学的联系性与差异性,把握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当然,不同的史传文学与信史的接近程度不同,《战争与和平》《彼得大帝》比《铁面人》《三个火枪手》接近信史一些;《东周列国志》比《三国演义》接近信史一些,艺术感染力也差了许多。《三国演义》习称“七实三虚”,有“真三国,假封神”之说,而我认为尚没有达到“七实”,凡精彩情节(过五关斩六将、蒋干盗书、借东风、三气周瑜、长坂坡之类)都是虚构的,不过都还挂在三国历史这个钩子上,我们只能以文学作品欣赏之,从中获得某种历史感和美学享受,而不可求信史于《三国演义》,也不应当以信史标准苛责小说《三国演义》,正如不能以过高的生动性、典型性要求史书《三国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