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会代表团参加太平洋商务会议述论(5)

辛亥革命网 2011-05-08 00:00 来源:《史学月刊》2004年07期 作者:虞和平 贾中福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太平洋商务会议不仅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商人外交活动,而且是中国商人外交继五四时期之后的又一次跨越。这次会议由联太平洋协会这一

  赵晋卿还指出了列强在华领事裁判权(又称治外法权)制度对中国主权和商务的侵犯。他指出:在华领事裁判制度的危害,一是在于缺乏“高级诉讼机关”,如“上海审理商业诉讼之机关仅有会审公廨一处,而公廨之权又为外人所左右。该廨判决之后,即无上诉机关,欲求平允,尚可得耶?”二是在于“某国领事保护犯法商人之陋习”,有的“无识”华商为逃避中国法律“,致求他国领事保护,或竟纳资入籍。而领事方面,又不加审查,概予袒护,此种陋习,已属司空见惯。”[20](p112)

  第三,宣传中国工商业发展情况,消除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商务产生的误会。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如何,中国商务与太平洋地区各国关系如何,这些情况并不为当时美国工商界所了解。美国工商界主要是通过旅行者和一些在华企业的宣传等途径了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情况,他们对中国的最大印象是政治的“纷乱”,加以日本因商务竞争等对中国造谣中伤,因此美国工商界对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状况是非常陌生的,甚至有许多误解。这不利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对外贸易中产生误会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所以,向美国和其他各国工商界说明中国工商业发展的事实真相就成为代表团的一项重要任务。

  穆藕初在美国各业领袖商人所组织的循环俱乐部作演说时指出:中国“光复(辛亥革命)以后最近十年中,政治上虽尚有因袭关系之变动,而国中优秀分子颇能尽力于社会事业,因此商业、工业、教育、交通种种均有巨大之进步”。但中国的进步不为世界所了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为中国谈政治者太多;二为第三者(日本)对于中国政治上之挑拨;三为交通机关如无线电等,中国自己无相当设备,易为谣传中伤。穆的演说对美国工商界来说是十分新鲜的,也收到较好效果,“听者皆闻所未闻,因是而对于中国表示其热诚之敬意。”[21](p35)他还在大会主题发言中详细说明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等商务的发展情况,以及中国与美、日及其他太平洋各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指出中国与太平洋诸国商务“关系之密切”。[17](p39~50)

  就中国对外商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国代表作了说明。其一如关于进口棉花的检验问题。当时,中国需要进口大量优质美棉以满足纱厂纺织细纱的需要,但美棉在进口时往往出现货品与货样不一致的情况,难免使中美商人发生争执,洋行只能将货样寄往英国利物浦进行检验、评判,“以致日久迁延,无从解决”。这样,中国纱厂的栈租、保险、银息等各种损失严重。穆藕初为此应华商纱厂联合会之请提出议案:“请美国派一熟于棉花品质之人,常驻上海,为鉴定美棉之公正人,则于中美两国之商务均有利益。”并获得通过。[21](p106)其二如中国出口美国茶叶问题。由中国向美国出口茶叶受外国洋行控制,有的洋行在经营茶叶时出现搀假行为,引起美国重视。1922年美国检查员宣称,华茶中搀有“石粉”,所以加强对华茶的检验,并变更珠茶关样标准,以致华茶销美“顿绌”。郑希陶在大会上宣读了“上海茶叶会馆说帖”,说明事实真相,指出:“真正来路华茶,绝对不搀色粉,其质地纯洁,光泽香味均属天然,实堪自信。不幸偶因顾主将买进之茶在华复制,因而搀加色粉,以饰外观。此固非敝业华茶本身之咎,而枉受池鱼之殃者也。”并附关于华茶答问五项,就“出口总数”、“出产总数”、“价银总数”、“改良及增进方法”、“现在之缺点”等一一加以说明。[22](p107~109)

  第四,阐明了如何发展中国商务问题,主张开发资源、发展交通、增进国际商务合作。穆藕初在“中国之天产与商务”的发言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商务的思路:一是要开发中国的资源。他认为,“吾国土地之广,物产之富,人民之众,与商务前途之富有发展希望⋯⋯何以吾国今日未能以富足称于世,且以财政上之困状为世诟病?无他,以吾国之天产与商务尚未充分发展故也。”二是要发展交通运输业。他提出,要以“开辟交通为急务”,“苟能使交通便利,生利事业日益发展,则生计裕如,不仅可以增进购买力,以吸收需要之货物,且可以增进吾国国民之租税担负力,以解决中国财政上一切困难问题。”不仅如此,发展铁路“更可增进工业之发达。吾国工业之不振,亦以运输之困难为其一大障碍。建筑材料、制造机器、制造原料的物产及制成之货物,皆有赖于运输之便利。运输便利,则运费廉而成本轻,推销便而获利易”。三是要开拓国际市场。他指出,“发展吾国之天产,即所以发展吾国之商务,亦即以发展吾国与太平洋各国间之商务,前途希望,正复无量。”也可以“售之国外市场,供给各友邦需要”。四是要利用国外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开发物产资源、培养商务人才。他强调“,惟以开发吾国之富源所需人才与资本至多且大,肇基之始,有不能不求助于吾亲善之友邦者,深愿吾国与太平洋各国之间,彼此以互助代竞争,实行最诚信之携手,以共谋增进彼此商务上之利益,则人类进化前途,实利赖之,又岂吾国一国之幸,亦人类全体之幸也。”[23](p91,p102~105)在“中国之商业教育”的演讲中,他说:上海商科大学从诞生时起“,所受公众直接费助之力,姑不具论,而须借助于外国团体者,要亦正多,他日是校如能达到督促国内工商振兴之目的,并期能收国际合作之效益,是诚吾人所翘首企望者也。”[24](p122)五是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对国际合作的基本原则。他在华侨宴会上向各国代表郑重宣布,华人现在抱有两大宗旨:(一)不欲依赖外人,惟努力发挥自己之能力,不避艰辛,务期造成一自立之少年中国;(二)愿与外人为平等之携手,实行互助,以增进全人类之利益。[21](p128)这道出了中华民族寻求独立和平等的真诚愿望,也是劝说列强停止侵略中国的一片诤言。穆藕初的这一发展中国商务思路,以开发中国之“天产”,即煤、铁、农产品等资源为发展中国商务的突破口,以发展中国的交通,特别是铁路为发展商务的前提和关键,这应该说是适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的;其所提出的开拓国际市场主张,可能符合美国等西方列强寻求廉价原材料的需要,但也可见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工商业的意识;其所主张的平等互利国际合作开发中国资源和培养人才,可能只是一相情愿之事,但也表明了中国商人的理想追求。

  此外,代表团还向美国华侨介绍了国内的真实情形,增进了华侨与祖国的联系。夏威夷群岛是华侨的一个重要聚居地,一战前约有华侨5万人,之后逐渐减少,但也有2.2万人,约占夏威夷人口的1/5,并多以经商为职业。但他们长年远离祖国,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因此对祖国十分“隔膜”,与祖国的商务联系受阻。檀香山华侨“惟欲办国货,每苦无从着手,而国内商人亦不知何处可以推销其货物,或竟误托无信用之人,以致受意外之损失,两地商情之隔阂实为推广国货之障碍”[21](p32)。代表团与檀香山中华总商会和中华会馆重要人士的交流中,向他们介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情况,并希望他们推销国货,与国内工商界“协力同心,共策进步”。10月25日,穆藕初在大学俱乐部作题为“如何为祖国服务”的演说,内容有:(1)华侨与祖国隔膜之由来;(2)华侨爱祖国必须先知祖国之实在情形;(3)中国工商业之进步及其需要;(4)各宜就一己之所长,尽力为之,必能得良好之效果。听讲者都是曾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热血华侨青年,“闻言极为兴奋”。[21](p36~3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