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6)

辛亥革命网 2018-09-17 09:21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李喜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
1919年的五四运动,留日生发挥了重大作用。陈独秀、李大钊这些留日生在五四时期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以及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历来为中国人民所赞誉。后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和侵华战争,留日生中虽出现过极个别的败类,但绝大多数以其特有的地位从事反侵略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一些留日生还参与到了政府决策部门,影响着政权的政治走向。实藤惠秀教授据 1932年在日本出版的《现代中华民国、满洲国人名鉴》统计,当时政府的45 名成员中,有31名是留学生,其中18名留学日本,可见留日生参政的热情和能力居中国留学生之首。1910年朱庭祺在《留美学生年报》发表文章认为,每当中华民族遇到危险之时,每当国人似醒未醒之际,就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中国之醒悟,受日本留学生之影响巨矣。”此后30多年留日生的发展,完全证明了这段评论的准确无误。和留美生的“科技热”一样,留日生的“政治热”在甲午战后的50年间基本没有降温。

        日本的文学艺术、教育、军事、思想等,通过留日学生,对近代中国发生过较大的影响,但同样注入了政治的因子。留日生中涌现出来的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如鲁迅、郭沫若、田汉、夏衍、周扬等,都是很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家。他们以在日本学到的新知识,结合中国的社会实际,用文艺去改造中国,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他们的文艺作品,,艺术中有政治,政治中又有艺术,可以说是艺术化的政治,这对中国的文艺界影响至深。谈到教育,甲午战后的近30年间,中国基本上是模仿日本。清末的“癸卯学制”,其章程大体是按日本的学制改编来的,直到1922年“壬戍学制”制订后,才以学习美国为主。当时不仅有留日生介绍日本的教育,而且有数量可观的日本友人来华执教。日本的教育和近百年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有割不断的渊源。中国的军事历来和政治捆在一起,而军界的头面人物,在清末、民初乃至三四十年代,多数来自留日生。1932年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由12人组成,留日出身的有7名。至于蔡锷、黄兴、蒋方震、蒋介石等军事要人,都受过日本的军事教育。舒新城在1928 年出版的《近代中国留学史》中称:“二十年来中国军界人物底姓名,几乎十之九可以从明治四十年《振武学校一览》之学生名册中查出,其影响于中国军政者,可谓大焉!”留日生通过翻译等方式引进的许多思想流派,更使中国的思想界发生过重大的变动。以社会主义思想为例,虽然欧洲和俄国是其传入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但从日本传入的则更多。远在清末,不少留日生从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政治目的出发,努力研究在日本出现的社会主义理论。他们成立有社会主义研究会,在《民报》、《新民丛报》等杂志上发表论著,还定期集会演讲和展开讨论。《天义报》虽以宣传无政府主义为宗旨,但介绍了大量欧美和日本的社会主义学说。民初和五四时期,留日生进一步展开社会主义的研究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经典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等,都是由日文转译到中国的。日本的确是欧美新思想传入中国的一座带有中介意义的“桥”,而留日生则充当了真正的架桥铺路人。当然,留日生是有选择地输入,是在其日本观的指导下去摘取日本文化的精华。因而,对留日生的日本观的探讨愈准确,认识其文化选择就愈科学。这里谈论的留日生日本观的政治倾向,仅就其主流而言,绝非全部。更全面、更深入的研究,只有寄希望于有志于此的学界同仁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