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50年间留日学生的日本观及其影响(2)

辛亥革命网 2018-09-17 09:21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作者:李喜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甲午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将日本视为最佳学习榜样。中国留日生的日本观反映出他们对日本的印象从总体上讲是很好的。当时日本是欧美新思想
杨深秀上奏折称:“泰西各国吗,自政治、律例、理财、交涉、武备、农工商务、矿务莫不有学,日本变新之始,遣聪明学生出洋学习,于泰西诸学灿然美备,中华易游学成必自日本始。”康有为著《日本明治变政考》,在肯定了日本强国的成功之路在于改革之后,呼吁“以日为师”,“以法为鉴”。严复也多次宣传日本是中国学习的榜样,甚至说清廷“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梁启超的话更入木三分,认为清廷的衰弱,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29岁的黄遵宪在1877年出任清廷驻日本使馆参赞后,经过4年实地考察,写成了中国人编著的第一部日本通史——《日本国志》,又写了以史注诗的《日本杂事诗》,对中国人日本观的形成颇有影响。

        为了认识日本,从晚清到民国,有相当多的人到日本考察。他们或为政府派出,或为私人访问,或为学术交流。这批人还多数写有考察报告、日记或丛录,据笔者所见有50多种。仍以晚清为例, 有影响的赴日考察作品就有20多部,如王韬的《扶桑游记》、姚文栋的《日本地理备要》、傅云龙的《日本游历图经》、何如璋的《使东述略》、姚锡光的《东瀛学校举概》、张謇的《东游日记》等。这些作品,一般记事准确,条理清晰,叙事和议论相结合,具有可读性、启发性等特点,在社会各界流传较广。其中的一些观点,很有代表性。如张謇在《东游日记》中讲:日本“自维新变法三十余年,实业、政治、法律、军政,一意规仿欧美,朝野上下,孜孜不倦,心摹力追,……上下同心,乃有今日”。他认为日本之强,关键是有世界竞争意识,当今之计,必须“与世界竞争文明,不进则退,更无中立”。要想在竞争中强国,必须“教育第一,工第二,兵第三”。这是张謇考察日本的心得,也具体展示了他的日本观。赴日留学的中国学子,出国前十有八九读过像张謇这些人的作品,这些人的日本观就成了留日生看日本的重要思想资料。

        影响留日生日本观的第三个因素,也是最直接的因素,是他们的留日生活实践。甲午战后50年间赴日的中国留学生虽然人数众多,成份复杂,文化结构和社会阅历有一定的差异,其对日本社会文化环境的反映也不完全一致,但是中日两国贫富、弱强的地位没有根本转变,受此总体落差的制约,留日生在日本实地生活之后,大体会产生较为相近的观感和新的理念。由弱国步入强国之后,首先是新鲜、仰慕、赞叹,然后是反思,痛祖国之落后,接着是奋起,研究强国之所以强的原因,学习强国的知识和本领。当然,这中间首先有一个文化适应和文化选择的问题。

         善于思想的梁启超曾谈过他到日本后的文化心路:“哀时客既旅日本数月,肄日本之文,读日本之书,畴昔所未见之籍,纷触于目;畴昔所未穷之理,腾跃于脑。如幽室见日,枯腹得酒,沾沾自喜,而不敢自私,乃大声疾呼,以告同志曰:‘我国人之有志于新学者,盖亦学日本文哉!’学英文者经五六年始成,……而学日本文者,数日而小成,数月而大成,日本之学,已尽为我有矣。天下之事,孰有快于此者! 夫日本于最新最精之学,虽无不欠缺,然其大端固已初具矣。中国人而得此,则其智慧固可以骤增,而人才固可以骤出,如久厌糟糠之人,享以鸡豚,亦已足果腹矣。”《留学生鉴》是中国留日生编写的一本工具书,作者谈到留日生活体验时称:“旅行然后知故乡之可贵,出国然后知国家之可贵。吾人当逍遥容与闾里时,国家观念,未甚发达,唯知排斥外国,而忘自国之情形。及至履东以来,言语不适,风俗不同,饮食异宜,居处异制,于是思国之念,勃勃然生。”

        身处异国,寄人篱下,即使再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与在国内和家中的感受大不一样。而且,个别的日本人染上了轻视中国人的恶习,常对中国留学生有轻视和侮辱的言行,留日生自然“刺激多端”,感慨万千,“怆种族之不保,痛神州之陆沉。”这就引发了日生经久不衰的爱国激情。

        生活出思想,但同样的生活实践不一定产生出相同的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者反映生活时的角度不一、思维方式不同、文化水准有别、客观需求各异等主观方面在起作用。在众多的留日生中,可以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日本观,各具个性。不过,同一性存在于差异性之中。在中国人总体的日本观的制约之下,在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文化名人言行的导引之下,在实际体验了日本的社会生活之后,留日生从总体上还是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日本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