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新论(6)

辛亥革命网 2011-07-18 00: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沟口雄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鼓吹“乡治”,极大地拓展了作为“地方公论”产物的“乡里空间”范围,并由县延伸至省一级,直接促进了

  湘军这一历史的新势力可以上溯至湘勇(团练出身的乡勇)。对湘军的活跃,清末革命派汪兆铭(精卫,1883~1944)后来回忆往事时曾指出,当时军费筹备权被委之予一省甚至总督巡抚层级,而且用兵也远离中央兵部的控制,变得可以穿越省境,自由出兵,因此,汪兆铭评价说,军政财政两大权由中央往地方移动,这正是相对于中央集权的“地方自治”的实践。⑩在清朝颁布九年后转向立宪制的勅谕(1906年9月)后的翌月,汪精卫在《民报》上主张,应在仿效日本明治体制的皇帝本位立宪体制尚未完善之前,急谋自治,收权于地方团体。这里所说的“地方团体”指的是善会、行会、保甲(民间警察)、团练(民间自卫组织)、学会等民间组织,这些正是“乡里空间”的经济社会力量蓄积之所。“急谋自治”之“自治”明显有着“自立”之意,言论上自治最后亦转向自立而最后趋向独立。这是清末不可逆转之大势。虽然湘军成立的目的在于乡人乡防,且因其地方性而救清廷于危机之中,但以后也因同样性质而成为导向清朝瓦解的“乡治”,成为地方自立与独立的出发点。但是,湘军本来便依靠本地团练组织成立,从这一经过来看,它无非是地方(省)自己的军队。也就是说,它表明在湘军建军计划出现之前,令湘军建军得以实现的“乡里空间”的力量,在省这一层面中早已蓄积已久。康有为下面的发言可视为旁证。

  康有为指出,太平天国以后,在康出身地的广东省,原本由绅士组织团练自卫其乡,但假如一乡之力偏弱,便会联合数乡、甚至数十乡,其中更有几乎遍布全省之联合。据他记述,其故乡南海县有被称为同人局的团练局,之下拥有三十六乡、男女约五万人,更大的局则有三十余万人之众,小则拥数千人。广东全省遍设团练,有大事局绅共同协议,大的局则制定章程。康言之为“纯乎地方自治之制矣”(《公民自治篇》)。此处所指,是借太平天国出现为契机而强化地方团练,但这也表明太平天国以前各县团练组织已经作为自卫的潜在力量蓄积已久。如记录显示,广东省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便以团练之力与英法联军作战。

  康有为指出,他出生前一年的1857年,广东的广州府被英法联军攻击,之后至1861年为止的三年间处于联军的占领之下。其时(1857~1858年),广州湾沿岸以南海县为首的广州府下十四县乡绅与中央钦派的新任总督一起,自行筹备军用资金及武器、弹药,并于花县开设广东团练总局。据说他们将联军诱敌于城外作战,取得了胜利,以后联军无法出城(11)。此一类以与外国军队作战为契机而引发的诸县团练联合之例似乎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无论如何定位,这一例子表明,如果需要超出县范围的省内联合(后来与各省独立相连的铁道国有化问题即属此例),使之成为可能的潜在网络在省内各地早已充分形成。

  比如,在这一防卫战中发挥了中心作用的顺德县团练局,它作为附设机关具有绅士云集的社交团体(大良公局),还有科举应试援助者以及后来成为议政中心的文化团体(青云文社)和沙田的管理机关(东海护沙局)等。他们联合起来,从事各种各样的地方公事,例如城墙和火药库的修补、新炮台的设定、水路的浚渫、石路的铺设、义仓的设置、河流的管理等,其联合甚至广及包含军事在内的公共事业。顺德团练局这一非常普通的个案,表明当地的官、绅、民能够循省内错综的网络而联合起来,以应对并左右各种各样的事态。

  在此,所谓的“省”,指的就是贯穿于乡、镇、县、府的网络,这一网络以同心圆或放射线状在同一平面上纵横流动,这正是一省之“乡里空间”,亦即乡乡联合的政治社会空间。在这一空间里有行会的网络、善会善堂的网络、或清末林林总总的学会网络等,还有纵横穿梭于省内的网络之间的联合。这一网络组织团练,是军队化的基础力量。我们知道,以太平天国为契机组建了湘军、淮军以后,地方军权事实上已经委托予省督抚(总督、巡抚),督抚的行政权力也已飞跃性地得到强化。因为存在着复杂的网络流动,并且这一流动由点及线、再由线而面地往乡、镇、县扩散,省军的组建才得以实现。重要的是,网络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生命力,它处于频繁的活动状态。可想而知,假若汇聚于上面提及的青云文社的青年们出版宣传革命的杂志的话,杂志便可循网络而传往省内其它地方。作者通过网络出现,读者因同样的网络而扩大。这类网络空间以都市和市镇为信息发出地或中转站,官、绅、民互相连接。这一动态也正是“乡里空间”的动态,也正是汪精卫所说的“地方自治”空间。

  三、迈向省的独立

  辛亥革命以省的独立的形式得以实现,其要因多种多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