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26)(6)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讲到秋瑾,逢樵不禁回忆起秋瑾、徐锡麟及陶成章等人来壶镇的一幕幕往事。如今秋、徐都已经为国献身,陶先生也避难南洋,毫无音讯。逢樵

  宣统三年三月,逢樵在周家转送进山的报纸中,发现一封信,是陶成章寄来的,他已经从南洋回来,路过广州等地,一路上,各地革命党人十分活跃。广州,黄兴他们正筹备起事。我们江浙本是党人活动中心,现在时机日趋成熟,宜马上会聚,商讨起义大计。逢樵接信后,马上动身去上海。直到四月底才回壶镇。回到壶镇已经是点灯时分,四凤见男人不像上次从上海回来那样丧魂落魄,心里稍微踏实了点儿。她问逢樵:“唐良,今天还回横塘岸吗?”她总喜欢把芦岙深山称为横塘岸。逢樵说:“先在家歇一夜,徐琛先生要去丽水一所学校任教,许多事情我还得与他商量一下!”

  当夜,逢樵约了梦祥、月屏一起,在崇正山房徐琛的斗室里,密谈了一晚。逢樵说:“这次会议是陶成章回来主持的。他告诉我,丁熔还在南洋,边教书边向华侨筹款。这次会议参加的人不少,王金发、竺绍康、永康的沈荣卿、金华的周华昌、处州的阙麟书也去了,还有嘉兴的褚辅成,以及尹锐志、尹维峻两位女杰。”徐琛说:“尹氏双姐妹,我听说过,这次见到了?”逢樵说着不免叹了一声:“这次会议本是秋瑾部署光复八军起义之后最详尽的一次,谁料正联络间,广州黄花岗起义又失败了。黄花岗起义,引起了上海清廷的注意,于是上海的一切部署,又只好暂时搁置了。陶先生看时机不行,只得再返南洋。唉,革命为什么这么难……”

  逢樵知道徐琛还有一些事情未交代妥当,去处州还要再过几个月,于是第二天先回山里。山里的人们刚刚锄完山玉米回来,一见逢樵爬上步云岭,都围了上来。逢樵叫大家先去吃饭,饭后再向大家传达省城和上海情况。下午,逢樵向大家讲了黄花岗起义失败的事。他说这次起义虽然没成功,但革命之火,已经在全国愈烧愈旺。他还讲到这次去上海,碰到了各地的许多党人,大家都劲头十足,决心回去好好儿干。逢樵嘱咐来昌等要抓紧管好山玉米,好收赶紧收,磨成粉储备着,说不准什么时候出山要派用场。来昌、火龙他们一听不久就有出头之日,自然都兴冲冲的。

  转眼又几个月过去。一天,逢樵和徐琛一起去县城。到了县城,逢樵送徐琛上路去处州,他回到叶月生家。叶家已经摆好一桌酒席。逢樵一见,问:“这酒席,不是专为我摆的吧?”月生说:“一半为你亲家,一半为别人。”

  正说着,几位朋友请来的另一位客人也到了。月生见人已到齐,把手一挥说:“请!请入席!随便坐!”逢樵在靠窗边的一个位置坐下,小囡紧挨着坐在逢樵旁边。东首位,是月生的朋友请来的那位客人。逢樵见这人四十多年纪,方头大耳,一副福相,心想:“这位难道就是知县汪志方?”逢樵拿起酒壶要给大家斟酒,月生一下子抢了过去,说:“斟酒哪有你的份儿!来来来,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他指了指那方头大耳的说:“这位是本县父母官汪志方知县,全靠大家的面子,第一次光临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逢樵一听,知道这位正是自己这次要会的对手,在桌下用膝盖碰了碰小囡,小囡会意地看了他一眼。叶月生接着指指窗边的逢樵说:“这位就是我的亲家佬,壶镇垟上大名鼎鼎的龙华会首领吕逢樵!”

  对面的汪知县一听,身不由己地一下子站了起来,心里打着寒噤,脸上一阵发青,呆了一下,最后双手抱拳说:“你,你就是吕逢樵先生?久闻大名,相见恨晚!”叶月生见场面有些尴尬,忙说:“酒席场上,都是朋友,大家认识了,就不用拘礼,吃,吃!”

  汪志方边吃边留意吕逢樵。见逢樵身边坐着一位长挑汉子,看样子十分精明,估计是吕的警卫。他知道,在这县城,光天化日之下,只要自己不怎么出格,对方决不会先下手为强。他早就听叶月生介绍过,说吕逢樵为人慷慨大方,只要不是革命党的死对头,他都喜欢结交。既然这样,我何必提着一颗心呢?这样一想,他也放开思虑,随便地吃了起来。

  酒席散后,叶家女人又沏上茶来。这时候,小小客堂内的其他人已经散去,只留下吕逢樵和汪志方。叶月生说:“这是第一次会面,大家先认识认识,真正要议事,这儿也不是地方,汪知县你看着定吧!”汪志方看了一眼逢樵说:“这事儿还是请吕先生定吧!”逢樵于是跟汪知县商定,九月重阳在城隍山上会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