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总统”徐世昌在辛亥革命前后(二)(8)

辛亥革命网 2011-11-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对青岛的清朝遗臣,分外垂爱。先后有徐世昌、李经羲、李家驹、周学熙等人均被召用。后来,赵尔巽被任命为清史馆长,

  由于张士珩在甲午战争后被夺官,说法各异。刘体仁《异辞录`劣械案李鸿手批甥颊》有记载,张氏因知情不报而获罪。最近,《北方法治报》第91期载《和珅后代瓦解北洋水师》里,录有和珅的孙女、云月楼妓女迎和春欲报家仇,破坏北洋水师,曾利用过张士珩:“在云月楼接待来客中,迎和春结识了北洋水师总办张士珩。为了更便于窃取与出卖军事情报,迎和春纠缠张士珩先把她带大天津,后又带到威海卫。在威海,迎和春勾搭上日本间谍上川操五,她将从张士珩和水师其它官兵那里窃取的军事情报,都出卖给了他。一次,迎和春在与张士珩厮混时,得知水师即将运陆军渡海赴朝鲜作战,弹药尚无着落,就唆使张士珩从日本购进弹药,然后又将这个动向转告上川操五。上川操五立即将此消息报告日本国内,日本方面趁机向北洋水师出售伪劣弹药,埋下了坑害中国军人的伏笔。1894年秋,中国向朝鲜运兵的船舰起航。由于迎和春出卖情报,日本方面及时得知北洋水师的动态,立即出动军舰偷袭,高升号运兵船被击沉,船上千余名官兵英勇还击,终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护船的千乙、操江二舰也被击沉。1894年9月17日,震惊中外的中日甲午海战开战。北洋水师给予日舰以沉重打击,但由于炮弹质量低劣,致使我方战斗力处于劣势,五艘军舰被日舰击沉,邓世昌、林永开等许多官兵壮烈殉国。迎和春为报私仇写下了可耻的一页。但最终她也被水师士兵处决,可谓恶有恶报。”看来,张士珩被人利用购买低劣弹药,实有其事。

  据李伯元《南亭笔记》载:“张楚宝观察,李文忠之外甥也。甲午中日之役,前敌湘淮各军所领子药,往往与枪炮凿枘不入,且有伪物搀杂其中。一时议论蜂起,咸丛集于张之一身,盖张为军械局总办也。既而言官,亦摭拾其事,交章弹劾。张少不更事,闻之战栗,无所为计,乃遽易僧衣宵遁。旋奉各省一体严拿之旨,张遂于江宁被获。不得已,乃求救于李文忠。文忠方因战败势倾,积毁销骨,又以至亲,例须回避,颇费踌躇。继乃召电局领班周桂笙二尹树奎入署,示以密电一纸。文曰:‘两江总督张,李文田顿首。张楚宝以鬻械事被劾,迹其生平,似不至此。请勿遽刑讯。’盖文忠以李文田与张公最莫逆,故冒之耳。电至江宁,张果得释。时李文田方为顺天学政。”此后,仍然归卧南京冶山。后为同乡周馥招至山东,主山顶学务处、武备学堂,尔后主江南制造局六年。直到辛亥革命后,张士珩仍在同革命军对抗。1911年11月3日《张士珩报告革命军进攻上海制造局电》略云:“(古历)十三日五点钟,有革党二百余人,均袖扎白布,一人红旗白角并白令跳跃率领,趁工人放工之际,直冲入局门,分半由船坞便门闯进,开放排枪,并放炸弹轰击,经士珩……及弁兵等,奋勇抵御。彼此放枪一点余钟,革党连放炸弹二十余枚,各弁勇凭土袋拼死抵拒,当放排枪,将该党击毙多人,始退至局门,摇旗复战。又经……开放连环排枪,革党始逃。因局外民人太多,疾饬收队,击毙四人,毙伤五人,现局内均属平靖。查该革党袖扎白巾,手持白旗,闯入局中,直枪总公务厅,并捉工人嘱带赴军火处,施放洋枪炸弹,幸员弁兵丁等拼命血战相抗,至一时之久,尚属异常奋勇。除由士珩先发赏号以示鼓励外,惟局防单薄,龙华、浦东均属空虚,船坞无人,沿江处罚可登,防不胜防。虽由士珩等督委士弁,勉励严防。……”此电足证张士珩为清廷还是尽心尽力的。后曾一度任北洋政府造币厂监督,旋以病辞。

  当时传言:李鸿章一婿(张佩纶)一甥(张士珩),虽有文名,时有“二张”之目,然均未展厥志,反以文章风节显。张士珩居官时,仍心不在然。在天津任职时,曾给顾云去过一信略云:“弟近状,执事虽知之,然亦有不尽。留此几五年,所事繁赜。而制在局,用在营,徒以空名相转输,责乃独任。以聪明才力十倍于我者主之五年,若十年,尚须宪僚力为主持,海部不挚其肘,而后无乏于军兴。钝拙如弟,虽昕夕经营,劳而无功,且负累累累,日胜一日,除乞贷于南及家所挹注不计,所亏几半万。而人事之喧豗纷扰,偃仰疲耗,绝不克堪。地又斥卤,土减水红,庶草不植,偶见黄茅白苇,如琼林琪树,豁人心目。求一闲区古刹避嚣,乃无一有。羁宦于此,生意都尽,常独坐咄咄,自计三策:竹居归侍,读未见书,上也;谋一省分听鼓应官,次也;浮沉此津,下也。乃欲去不能,留复增累,不退不遂。长此安穷,意绪荒芜,志虑牢落,将来求为庸庸而不可得。去夏于西沽武库以工程余羡建楼三楹,颜之曰‘韬门’,临潞河,榆柳万株,水木之胜,为七十二沽所无。每之库简庀毕,辄放散掾史,倚一胡床,支颐宴坐,收揽水光影,以消浮生半日之闲。书剑无成,闲官武库,一楼伫兴,惟人与器,义均韬养。彻之,史席其嗤其结未除耶,抑审其子夏闲官有托而然耶?”在居官时仍念念不忘过隐居的读书生活。其同乡,曾任过徐州知府的江云龙,亦于天津起韬楼,有《饮张楚宝同年弢楼》诗云:“归田几日出门去,输子闲闲隐一邱。学圣欲穿沧海遇,承明误作赤松游。冶山幽秀镕材地,沽水荒寒落木秋。不废文章千古事,眼中南北两弢楼。”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