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总统”徐世昌在辛亥革命前后(二)(2)

辛亥革命网 2011-11-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对青岛的清朝遗臣,分外垂爱。先后有徐世昌、李经羲、李家驹、周学熙等人均被召用。后来,赵尔巽被任命为清史馆长,

  看来,于袁之间,早有私交。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于式枚》曾言:光绪初叶,在天津时,于式枚为李鸿章总文案,袁“落魄来津,年少无行,文忠以故人保庆子,留居署内,差薪甚微,使师事晦若,日课汉文,教改章句。项城好邪辟,多丑行,晦若患之,然和其枭雄有为,能成大事。遂举其逐日行动,随笔详录,曰《袁皇帝起居注》。每写一条,手示项城。在宴会广场中,必大呼袁皇帝到了。项城显贵,屡索晦若日记不获,阴嗾王存善子展(日寇大汉奸王克敏之父)设法邀晦若游济南、青岛,入北京,谋收回日记也。”至于王子展与于的关系,有胡汉民云:“浙人王子展,初以佐杂分发穗垣,得南关保甲差委。时陈兰甫讲学城南,于晦若、文芸阁、梁节庵、汪伯序兄弟,予伯兄衍鹗皆受业。子展夜班查街,必入陈宅请安,后列事所关,因告于、王交情始末。”(刘成禺手记)。说明于、王相识甚早。另据《后孙公园杂录》云:“世凯将称帝,忽忆微时丑德,皆在晦若手记起居注中,欲消灭之。知沪商会有力董事王子展与于最善,属其谋得原稿。……子展受袁命,说晦若先生游青岛、济南,与诸遗老劳玉初等文宴多日。再说其过北京,出武汉,顺长江回沪。晦若亦动津京旧游之念,抵北京,骑驴徒步,遍游郊外寺庙,项城请宴甚恭,托人讽意奉居南海。项城书至,晦若曰:‘是欲章太炎我也。’假游花之时,遁往天津,买轮南返。其复项城书,函面署袁老四大人升启。函内无书,只七字调一纸曰:‘蹬足捶胸哭遁初,装腔作调骂施愚。可怜跑死阮忠枢,包揽杀人洪述祖。闭门立宪李家驹,而今总统是区区。……晦若安归上海,《起居注》不可得,子展又设法邀游昆山,同年六月二十五夜,以霍乱卒昆山舟中。”

  于氏之卒,有人认为大有可疑!看来,同他没有交出《起居注》不无关系吧!郑孝胥有《悼晦若》诗,此案意在言表。《题张力臣〈符山图卷〉兼悼晦若》诗《序言》云:“卷内有晦若侍郎题语,晦若以六月二十五日卒于昆山舟中,耆旧凋零,言笑永绝,可胜怆然。既录朱诗,并缀二绝。(一)‘《符山图卷》墨犹新,属国骞期语已陈。今日披图还揽涕,侍郎名节是完人。’(二)‘古称友人以义合,义绝深悲道已孤。扫地名流今日尽,莫将故旧丧吾徒。’竹垞虽有岂绝李骞期之语,然于《明诗综》不录黄太冲,义亦严矣。余为此诗,过异侍郎和后之意,颇不背竹垞屏黄之旨,且以俟来者论之。(骞期即李陵)。”另有胡思敬《晦若临别笺有侥幸不死冀得再见之辞因赋长句奉慰》云:“昔贤忧乱惟祈死,身死犹存耿耿心。今日天将留硕果,吾侪祸不到东林。信陵醇酒余孤愤,杜甫麻鞋托若吟。他日南归作流寓,昆山犹可托知音。”于氏之死,早有预感。会死在袁氏之手,亦是众人所料。《袁皇帝起居注》这一戏作,当是祸根吧!据郑逸梅云:“于晦若侍郎式枚之死,即存善受袁项城密旨阴毒者。盖于闻桃源渔父(即宋教仁)之被害,顿足痛哭,大骂项城之丧尽天良。事被项城侦悉,恨之刺骨。既而于居昆山,因病雇民船来沪就医。项城乃嘱存善于归途置毒药中毙之。此事外间知者绝鲜,未悉正确与否矣。”早年因曾于式枚在李鸿章帐作幕客时,李参劾袁世凯之奏文多出自先生之手,袁对之记恨甚深。1916年春,袁世凯以聘其乐无穷为参政为名,派其爪牙王存善另据说王存善邀于式枚,“先游太湖,并进餐,回昆山,即突然地暴毙。故时人皆认为是袁世凯授意王存善下毒。于式枚死后,溥仪之师陈宝琛致挽联云:‘满腹史才甘槁卧;一瞑世事断知闻。’”足见先生之才学,素为时人所仰。总之,于式枚的死因,袁氏是脱不了干系的。

  李经迈复辟时在青岛组织“联谊会”

  李经迈是李鸿章的幼子,本来他在上海已有一处豪宅,地处华山路,是最负盛名的花园洋房—丁香花园,这是一组中西式的大花园洋房。武昌起义后,他便避居青岛,在江苏路6号,建有一处西式别墅,同其堂兄李经羲为邻。

  李经迈(1876—1938),安徽合肥人。字季皋,又称季高。室名望云草堂。初为工部员外郎,光绪三年生于天津幼年随美国人丁家立博士习英文。清光绪帝赏为主事。1900年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议和时,襄赞机要。翌年以四品京堂候用,旋加赏头等顶戴,服阕补光禄寺卿。三十一年(1905)九月以侯补三品京堂继杨晟授出使奥地利大臣。1907年4月,因母患病回国。1908年后历任江苏、河南、浙江等省按察使。1909年1月去职,5月随载涛贝勒往日、美、英、法、德、意、奥、俄八国考察陆军;獤年8月返国,署镶红旗蒙古副都统。1911年3月,以侯补侍郎署民政部右丞;12月署袁世凯内阁邮传部副大臣。1912年1月辞免。初居威海卫,后居青岛,这期间,同宗社党人关系密切,移居上海,时常往来于青沪之间,同两地复辟清室势力多有结交,曾参与张勋复辟活动,1917年张勋复辟时,授于外务部左侍郎。

  在清末筹备立宪时,李经迈曾上两件较有价值的奏折。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出使奥国大臣李经迈奏兴学宜重普及教育理财宜由调查入手折》,强调教育应普及,提出“中小以下学堂之所宜广设也”。又在上奏《地方自治权限不明求治不宜过急片》。这同清廷急于实施而为自救有矛盾,故难采纳。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