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总统”徐世昌在辛亥革命前后(二)(3)

辛亥革命网 2011-11-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袁世凯任大总统时,对青岛的清朝遗臣,分外垂爱。先后有徐世昌、李经羲、李家驹、周学熙等人均被召用。后来,赵尔巽被任命为清史馆长,

  同时,推荐英国人庄士敦为宣统帝溥仪的英文师傅。溥仪《我的前半生》曾讲讲到李经迈为其聘请英国人咗英语师傅的经过:“我就发现,这位英国师傅和中国师傅门相同的地方越来越多。他不但和中国师傅一样恭顺地称我为皇上,而且一样地在我念得厌烦的时候,推开书本陪我闲聊,讲些山南海北古今中外的掌故。根据他的建议,英文课添了一个伴读的学生。他也和中国宝师傅的做法一模一样。这位苏格兰老夫子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文学硕士。他到宫里教书是由老洋务派李经迈(李鸿章之子)的推荐,经徐世昌总统代向英国公使馆交设,正式被清室聘来的。他曾在香港英总督府里当秘书,入宫之前,是英国租借地威海卫的行政长官。”又说:“我在婚前不久,干过一次请理财产的傻事。那时根据庄士敦的建议,我决定组织一个机构,专门进行这项工作。我邀请庄士敦的好朋友、老洋务派李经迈来主持这件事,李不肯来,推荐了他一位姓刘的亲戚代替他。内务府并没有直接表示反对,曾搬出了我的父亲来拦阻。我没有理睬父亲的劝阻,坚持要委派李经迈的亲戚进行这件事。他们让了步,请刘上任。可是他干了不过三个月,就请了长假,回上海去了。”这说明了李经迈颇受溥仪的信任。还说道:“李鸿章的儿子李经迈出使德国赴任之前,到摄政王这里请示事宜。我七叔载涛陪他进宫,托付他在摄政王面前替他说一件关于禁卫军的事,大概他怕自己说还没用,所以要借重一下李经迈的面子。李经迈答应了他,进殿去了。过了不大功夫,在外边等候的载涛看见李经迈又出来了,大为奇怪,料想他托的事必定没办,就问李经迈是怎么回事。李经迈哭笑着说:王爷见了我一共说了三句话:‘你哪天来的?’我说了。他接着就问:‘你哪天走?’刚答完,不等说下去,王爷就说:‘好好,好好地干,下去吧!’…连我自己的事请都没说,怎么还能说得上你的事?”看来,李经迈与清事关系非浅。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皇帝宣布退位,从此,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八年的清王朝灭亡。原清廷的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纷纷逃离北京,潜入德占的青岛等地。上海《申报》1912年1月11日和19日报道:不久,徐世昌、周馥、李经迈、李经羲、吕海寰、盛宣怀和恭亲王溥伟等一大批清廷遗老和达官权贵糜集青岛,择地筑屋,以为潜身之所。德国驻青岛的殖民当局对他们保护备至,优抚有加。李氏则把青岛当成“世外桃源”,组织“联谊会”,相互联络。在崂山太清宫盘道左“涵海养云”刻石之下,有徐世昌撰的《游记》刻石里,记述了于1913年4月相约居青时的原清廷同僚吴郁生、李家驹、于式枚、李经迈、张士珩等一行六人同游崂山的情景。这是李经迈居青与同僚交往的见证。他们中有的人,不仅惓念前朝,心存清室,而且多方为复辟在奔走。据当时在青岛策划复辟的人中,奔走最力、接触面最广的是陈贻重所言:“岛中刘潜楼副大臣、于潜史侍郎倡为复辟之议,推恭亲王为盟主。吴蔚若侍郎、李季皋副大臣及余皆赞之。张绍轩提督在兖州尤激烈,其幕客王饴山御史、涂芝岩知县皆同志。”1917年7月1日张勋复辟时,李经迈是积极参与者。这时,李经羲接受黎元洪总统聘任为国务总理,他万分仇视,大有大义灭亲之慨。当陈曾寿代上海的诸遗老起草了一封信,支持张勋搞复辟。内列名的有陈夔龙等31人,居青岛者有吴蔚生、邹嘉来、李经迈、胡思敬等。信后有李经方、李经迈加一附言:“再经方、经迈与仲轩手足至亲,闻其以一人之私阻挠大计,实所愧耻。其身败名裂不足惜,如天下公愤何!我公爱人以德,幸勿为先文忠(李鸿章谥)贻门户之玷。合并密陈。”表达了他要同李经羲划清界限的意愿。张勋复辟授李经迈为外务部左侍郎。只因复辟失败而告终。

  此后,李经迈多居上海,由于长年搞洋务,很善于经商,肯学外国人的样子,地产生意大发展,少有失败过。李经迈的藏书处称“望云草堂”,颇为丰富。其珍贵版本在他晚年,经汉文渊书肆老板转手易人,其余于1940年由其子李国超整理后,捐献给了震旦大学,计1万8千册,分为政书、兵书、地方志、科技图书和名人年谱。年谱中有左宗棠、胡林翼等人,抄本有《柔远全书》,系历代中原地区与西域诸国的外交档案。书至震旦后,学校曾辟“李氏文库”专室。

  三、任职属知县以上清宦居青岛者,据说过百人。除谋职于搞复辟者外,大都是在靠卖书画,或搞房地产生意,过着寓公生活。著称者如寄卢王垿、周馥、张人駿等。

  吴郁生寓居“吴公馆”著书推介崂山

  寓居青岛三十年的清宦吴郁生,堪称是标准的“寓公”。辛亥革命后,他避居青岛,在湖北路三十一号近宁阳路口,建起一座二层花园式的西洋楼房,时称”吴公馆”。深居简出,少问政治。同他往还的人大都是清季同僚和世交故旧。喜游崂山名胜古迹,曾编《崂山名胜目次及旅行须知》。可说这是他游崂山所取得的可喜成果。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