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热情著《台湾通史》的连横(7)

辛亥革命网 2011-11-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是同盟会会员,是台湾省著名爱国史学家,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儒。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甘心沦为亡

  连横尚有以诗存史之作《台湾诗乘》,可说是《台湾通史》的姊妹篇,也可说是《台湾通史》的《长编》,所录有关台湾史料甚富,颇有存史功用。有晋江苏菱槎撰《台湾通史序》略云:“台地僻处边陲,未获左旗右鼓,驰骋中原,以争黄池之一日之长。”连横略云:“光绪以来,台湾诗界群推施沄舫、丘仙根二公,各成家数。……仙根名逢甲,又字仲阏,台湾县人。唐维卿观察台南时,爱其才,邀至东海书院读书。光绪庚戌进士。乙未之役,首倡自主,任团练使,统义军。及败,去之嘉应,居镇平。自好号仓海君,慨人有报秦之志。故其为诗,语多激越。”又云:“唐维卿观察既眈风雅,奖掖艺林,一时宦游之士,若闽县王贡南毓青、侯官郭宾实名昌、丹徒陈翥伯凤藻、德化罗谷臣大祐、顺德梁挻生维嵩,及吾乡施沄舫士洁、丘仙根逢甲皆能诗。时开吟会,积稿颇多。唐鞾之太守辑而刊之,名曰《澄怀园唱和集》,版藏台南松云轩。”又云:“谢道隆,字颂臣,台邑诸生。乙未之役,募集义旅,左丘仙根卫乡里,事败而归,以医自给。”丘逢甲有《古别离行送颂臣》诗。又云:“仙根在台之时,著有《拍庄诗集》,乙未之役散佚,闻为里人所得。傅亭曾向借抄,弗许,故未得其旧作。唯《台湾竹枝词》四十首,久播骚坛,为选二十,以实《诗乘》。”是书选录二十首。丘逢甲本为台湾出类人物,是书记述分外多。言说唐景崧事也是如此,《诗乘》颇重对其所载:“越南之役,说刘黒旗效顺,遂授台湾兵备道,后升布政使,署巡抚,为民主国大总统,开中国未有之局,可谓书生奇遇矣。维卿好吟咏,辄邀僚属为诗会,台人士之能诗者,悉礼致,圪雅扬风,蜚声坛坫。顾余年少,仅闻其事,而诗不存,唯畸所传者而选之,亦海东盛事也。”曾选其《梦蝶园》、《五妃墓》、《白燕》、《黒蝶》等诗。对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的记述:“法越之役,沿海戒严,诏起直隶陆路提督刘铭传督师台湾。及平,任巡抚,多所建树。事载《台湾通史》。……铭传著《大潜山房诗集》一卷,大都为少年从军之作。”又云:“省三抚台时,竟少吟咏。唯新竹友人诵其《游古奇峰垂钓寒溪》云‘山泉脉脉透寒溪,溪上垂杨拂水低。钓罢秋光闲觅句,竹竿轻放断桥西。’按古奇峰在新竹南门外,壮肃以抚番故,出入内山,曾至大崁莲座寺,见其山水奇秀,廻绝尘寰,流连竟日,手书一联:‘一品名山,万年福地’,今尚存。”又云:“刘壮萧公驻台之时,开山抚番,渐收成效。十三年八月,统领刘朝祐率兵四百宜兰小坡坑入山,至冻死人坑,为南澳番老狗社所袭,力战免。”

  大陆著名诗人有关咏台湾诗作收录甚丰。如陈衍《游台诗》一卷,樊增祥《书台北事》一首,黄遵宪《台湾行》一篇等,多关咏台湾之亡事,其辞甚悲痛矣。所发数语,尤发人深思丧国土之痛!著名诗人易顺鼎,连横在《诗乘》里云:“割台之役,震惊宇内。易实甫观察奉南洋大臣之命,视师台南。实甫名顺鼎,湖南汉寿人,素以诗鸣,自号哭庵,时与台人士相唱和,语多慷慨。余记其《寓台感怀》六首云云……近于故纸中又得续作六首,语尤悲愤,盖事败坏时也。”内录易顺鼎《魂南记》云:“忆登红毛楼望海时,风云改观,天地异色,赋诗数首,其末句云:‘大荒我有他年约,披发骑麟再访秋。’由今思之,俨成语谶。自非披发骑麟,安能重至此土哉?”曾被梁启超誉之为“志节学行思想,为我中国二十世纪开幕第一人”的谭嗣同,连横《台湾诗乘》云:谭“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弱冠后,两渡台湾,有所掰画,因号东海褰冥氏,故其所著《仁学》,尤署台湾人撰,盖有所避忌也。戊戌峥变,与林旭、杨深秀等被难,时论伤之。著《莽苍苍斋诗》二卷,惜无在台之作。唯《寄仲兄台湾》一首云:‘孤悬沧海外,洲岛一螺轻。狂飓宵移屋,妖氛昼满城。依人王粲恨,采药仲雍行。所愿持忠信,风波险亦平。’又《得仲兄台湾书感赋》云:‘少小思年长,年增但益悲。我今年廿五,四顾竟安之。无命愁相慰,非才愧所知。犹疑沧海客,栖息已高枝。’按仲兄名嗣襄,字泗生,国子监生。光绪十五年,依台湾道唐景崧于台南,后卒于蓬壶书院,年四十有三。”

  是书尤重对本籍文人的评介。如《诗乘》云:“吾乡许蕴白先生南英,号霁云,光绪十六年进士。已未之役,办理台南团练局,事败而去。有《韵和易实甫寓台感怀》之作,并录于此:黒海黄河任往还,榆关回首白云间。悲歌有客来燕赵,凭弔何人管海山?寇准信能司北钥,赵佗浪说长南蛮。有谁起仗筹边策,国士无双尚内艰。”又有陈凤昌字卜五,号菊谱,台北人,监生。台湾独立之时,曾任议院议员,上言事。后渡厦门,著《拾唾》四卷,诗一卷。《诗乘》载:“吴季籛之死,闻者悲愤。吾邑陈鞠谱上舍,豪爽士也,洒酒为文以祭,有君为雄鬼,仆作懦夫之语。又以诗弔之。诗云:书生戎马总非宜,自请前军力不支。毕竟艰危能仗节,果然南八是男儿。(季籛为刘渊亭镇军幕客,台北失后,请赴前敌。)溪南溪北两鏖兵,不爱微躯爱令名。淮楚无声人散后,屯军五百殉田横。(季籛先踞大甲溪北,不利,淮楚各营多潰,乃退溪南,唯有屯勇五百相随。)短衣匹马战城东,八卦山前路已穷。铁炮开花君证果,劫灰佛火彻霄红。(八卦山在彰化城东,季篯授命之处。)留得新诗作墓铭,九原虽死气犹生。赤嵌潮水原非赤,却被先生血染成。(季籛曾和易实甫观察《台阳怀》诗,有‘忽往忽来心上血,可怜化作赤嵌潮’句。)大长扶余说仲坚,一时忠愤竟徒然。六朝金粉笙歌闹,知否台阳有季篯?(唐维卿中丞为台湾大总统,去后居金陵,犹以歌宴为乐。)幽草萋萋白日昏,无人野奠出东门。阿采本是催租吏,收拾遗衣树小坟。(祝丰馆租赶吴阿途见季篯之屍,为葬东门之外。)”此诗的悲壮气氛可见。还录陈铁香“乙未之役。《哀台湾》十首,语多悲恸,读之泪下。”还录林鹤年有关凭弔河山,纪民主国之诗,如《乙未五月二日》等。曾任独立时的外交大臣的陈季同有《弔台湾》四首、张秉铨及闻割台,深为悲痛,有《哀台湾》四首、唐赞衮曾任台南知府,马关议和之时,寓聚沪上,闻耗哀恸,有《悲台湾》二首……在众多诗中,以黄家鼎《厅斋消夏》最为著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