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热情著《台湾通史》的连横

辛亥革命网 2011-11-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是同盟会会员,是台湾省著名爱国史学家,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儒。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甘心沦为亡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是同盟会会员,是台湾省著名爱国史学家,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儒。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甘心沦为亡国奴,便赶回大陆,急忙向祖国递上要求恢复中国国籍的申请,并迁居上海。同时怀着爱国热情,用十八年时间独自著成《台湾通史》。

  一

  连横在《台湾通史》、《台湾诗乘》等书里,对丘逢甲的爱国诗作和抗日事迹记述尤众。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抗击日本军占领台湾失败后,回到广东寓居。1897年,德国借口“曹州教案”,派军舰强占胶州湾。消息传来,丘逢甲愤然命笔,写下了《闻胶州事书感》云:“汉家长策重和亲,重译传经许大秦。袄庙屡闻生喷火,蓬山又见起边尘。青州酒断愁难遣,黄海舟迟信未真。慷慨出门思吊古,田横岛上更何人。”他的爱国思想恰如丘逢甲相通,丘诗里写到古代爱国志士田横,连横联想到自己早年居台南时,曾见过郑成功庙楹联里有“人间剩有田横岛”之句,誓要作爱国者,仿学古代爱国志士,便更名为横,也由此而起。连横著《台湾通史》目的是尽量保存台湾文献,旨在“宁详毋略,宁取毋弃”。记事始于隋大业元年(605),迄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并追溯于秦汉之际。以此证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载录台湾居民大都是来自祖国大陆,以此说明台湾与大陆的血肉不可分割的关系,故是书资料较为丰赡。因所记之事贯古通今,作者题名曰通史,实为台湾省的地方志,尤详于记述台湾的近代史,可说是一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难得教材。《台湾通史》在台湾出版后,在两岸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先生感于连横的爱国思想,赞扬他为“英雄有怀抱之士”,并称赞《台湾通史》中的爱国思想是“民族精神之附,为必传之作”,曾为之作序,充分肯定了这部著作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十年(1905)日俄战争爆发,,同盟会加强了反清活动,国内政情也出现新的发展,连横在彼岸觉察到了这种变化,便携眷来到厦门,曾留诗《鹭江秋感》是两首七律,其一云:

  西风落木鹭门秋,漂泊人如不系舟。

  家国事多难稳卧,英雄气壮岂长愁。

  霸才无主伤王粲,奇相伊人识马周。

  潦倒且倾村店酒,菊花开到故园否?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