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国热情著《台湾通史》的连横(3)

辛亥革命网 2011-11-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是同盟会会员,是台湾省著名爱国史学家,是著作等身的一代大儒。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不甘心沦为亡

  连横子连震东,孙连战,人称“台湾三连”均以文名世。临终前将多年保存的《台湾通史》修订手稿交予儿子连震东。他得知儿媳临盆在即,便留下遗言:“现时日寇气焰迫人,中日必将一战,若生男,则名‘连战’。光复台湾,就在靠这一战矣!”此语双管,既期望中国能战胜日寇,使台湾回归;又把为祖国而战的期望寄托在后代,尤以孙辈。他认为,只有要战斗,才有出路,那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期待。果然,在连战出生的第二年,抗日战争便爆发了。连震东曾说:“先人的手稿由我保管,也加给我一个很大的责任。由上海至西安,又由西安至重庆,再从重庆到台湾,绕了一大圈,皆随身携带。抗战期间,为了逃避日本人的空袭,躲在防空窑洞里,每次都是带着这些遗稿,深怕日本飞机一个炸弹,使它化为灰烬。八年抗战,总算无恙。”

  连姓是百年世家台湾第五十四大姓,遍及台湾的每一个县市。连姓也是从福建传入。自唐代以后,连氏在福建已是大姓,在唐咸通年间,福建闽县就出了名人连总。五代时期,一位名叫连重温的人就曾在福建政坛叱咤风云一时。台湾的连姓以台北最盛,台南次之,苗栗居第三。据考证,福建安溪人连良,是大陆连氏迁台的开基始祖。他于清康熙年间移台,入居今台北县淡水镇水确里,开基立业。从此之后,自福建迁台的连姓人氏逐渐增加,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一大名姓。连氏家族的连雅堂是台湾连姓最知名、最有影响的代表。

  二

  连横(1878—1936)先祖籍贯山西,后迁居福建漳州府龙溪县,其六世祖于清康熙年间移民台湾台南府宁南坊马兵营。这里原是郑成功军队的驻扎故地,连氏继承着爱国传统。连横初名允斌,谱名连重送,乳名神送,亦称连璜;后字称武公,又称天纵,号雅堂,又号剑花,人称雅堂先生。还有雅棠、雅台、剑龙、慕秦、慕陶、芷兰、葛陶、剑花生、林文澂等称。室名剑花室。连横1878年2月17日生于台南府宁南坊兵马营,家世半耕半读,不应科举,不入仕途。幼时在家塾发蒙。连氏祖宅地广十亩,庭园之间满植果木花卉。连横12岁那年,其父因家中人众扩造了祖居,又买下左邻一位官宦别业--宜秋山馆,作为他们兄弟的读书之地。连横曾这样回忆他幼时的读书环境:(宜秋山馆)地大可五亩,花木幽邃,饶有泉石之胜。余少时读书其中,四时咸宜,于秋为最。宜赏月;宜听雨;宜掬泉;宜伴竹;宜弹琴;宜读书;宜咏诗;无往而不宜也……余时虽稚少,除读书养花之外,不知有所谓忧患者,熙熙嗥嗥凡五六年。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