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的学者杨守敬(8)
辛亥革命网 2012-03-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清末学者谭献曾称赞杨守敬在目录学上是“闻见之博,南北交旧,无与抗手。”杨氏一生编纂了大量目录学著作。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有《日本访书志》、与人合辑的《古逸丛书》、《日本访书志补》(王重民辑)、《历代经籍存佚考》、《留真谱初编》、《留真谱二编》、《古诗存目录》等,杨守敬又有《藏书绝句》一卷三十二首,曾以笔名“晦堂”、“王葆心”在一九一三年创刊的《文史杂志》上发表。所编纂目录学著作学术价值颇高。杨守敬的重要书目著作:
27、《日本访书志》。杨守敬堪称近代大藏书家。在搜藏的几十万卷书中,海内外孤本有几万卷,宋版藏书有数千册。为保存国家文化古籍,他多年节衣啬食购买,或“以有易无”换来,尤其是在日本期间,大量购回古籍汉书,得书数万卷“遂盈筐箧”,运回祖国。其中有十分珍贵的六朝及唐代抄本,有世所罕见的宋元版古籍,为保存祖国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清人杨守敬著,叙述其赴日探寻中国散佚古籍之事。光绪十年(1884)初次出版,为当时学者所肯定,叹为精绝,具有极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历史学价值。本书为目录版本方面的著作,是对我国唐宋元间书籍的有效补充,是研究学者的必备之书。
清末赴日考察官绅的日本访书活动,是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极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它不仅参与人数众多,而且在书肆中古书旧籍日渐稀少的情况下,仍求得大量珍贵典籍,同时还新旧并举,向国内输送了大批的新学著作。这对中国文化典籍的回归,对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事业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杨守敬撰《日本访书志》即是其成果之一,为作者根据日本《经籍访古志》的目录收集,并根据各书编写提要,记载各书购书原委、版本源流,并考订文字,附录序跋,是一部颇为精绝的文献学著作,影响十分深远。其中多为我国唐宋、宋元时期散逸的书籍,对我国书籍文献学的整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为历史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真实资料。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有鹿辉世著录略云:“《日本访书志》十七卷(清光绪丁酉苏园刻本)。清杨守敬撰。尝游日本,搜古籍多得唐宋善本,述其原委,以成是志。按卷端守敬自序云:‘光绪庚辰之夏,守敬应大埔何公使如璋之召,赴日本充当随员。于其书肆颇得旧本。旋交其国医员森立之,见所著《经籍访古志》,遂按录索之。会遵义黎公使庶昌接任,议刻《古逸丛书》,嘱守敬极力搜访。而藏在其好古家者,不可以金币得。属有天幸,守敬所携古金石文字,乃多日本所未见者,彼此交易。于是其国著录之书麕集于箧中。每得一书,即略为考其原委,别纸记之。久之得廿馀册,拟归后与同人互相考证,为之提要。既归,赴黄冈教官任,同好者绝无其人,此稿遂束高阁。而远方妮古之士,尝以书来索观其目,因检旧稿,涂乙不易辨。时守敬又就馆省垣,原书多藏黄洲,未能一一整理,乃先以字画清晰者付书手录之,厘为十六卷。见闻之疏陋,体例之舛错,皆所不免。又其中不尽罕见之书,而惊人秘笈尚多未录出者。良以精力衰颓,襄助无人,致斯缺憾。倘天假之年,或当并出所得异本,尽以告世人也。’今按序云十六卷,考之原书,实为十七卷,而卷十七乃古抄王子安以卷,其为后刻者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