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叱咤辛亥革命时期的陈去病(5)

辛亥革命网 2012-02-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代诗人陈去病英名曾叱咤辛亥革命时期,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早年参加同盟会,与柳亚子等开先创办南社,继而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

  陈去病回到汕头不久,就得到了光绪和慈禧病重去世的消息,他觉得这是个机会,应该立即组织起义,便去香港和革命党人会商。他找到了《中国日报》社这个同盟会的大本营,其中不少从广东、云南来的同志,人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这使他非常振奋。但他刚回到汕头,就得到徐自华的电报,说浙江巡抚勒令毁平秋瑾墓。陈去病立即北上,企图挽救,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秋瑾墓已经被毁,灵柩也被迫先移绍兴,后迁至湖南长沙(夫家)。直到1912年,孙中山先生任临时大总统后,陈去病受徐自华嘱,亲赴湖南,迎柩归葬,这是后话。

  陈去病在斗争中逐渐认识到,所结各社包括同盟会已经不能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必须要建立一个政党来领导。

  1909年春,陈去病本当想返回广东继续编辑《中华新报》,不幸患腿疾住院,一住就是半年。同时,更感结社之迫切,于是,这年的8月,他出院到苏州张公馆担任家庭教师,借以加速筹办社事。1909年10月,与柳亚子、高旭等人发其组织南社,陈去病成为三大发人之一。10月17日高旭在《民报》发表《南社启》,宣称与陈去病、柳亚子共同发起了“以抗北庭”为宗旨的反清文学团体——南社。27日,撰《南社条例十八条》,定每年春秋佳日,择南京、苏州、松江、上海等地举行两次雅集。11月6日,陈去病发出《南社雅集小启》。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举行南社称立会。会上陈去病被选为《南社丛刻》诗选编辑。当时出席会议有17人,内有14人为同盟会员,至辛亥革命前夕社员增至200多人。南社宗旨,以文学鼓吹民族革命。次年1月,《南社丛刻》第以集出版。南社为辛亥革命是做出了以定的贡献。南社“集中了当时的时代歌手”,以诗文鼓吹革命,掌握了中国南部几乎所有的报刊杂志,它从一成立就越出了东林、复社之志业,“宣传革命,与同盟会相犄角”。因此被称为“革命宣传部”,陈去病在南社中实际上充当盟主地位。许多反清志士大都是南社社员,如柳亚子、黄兴、宋教仁、陈其美、于右任、叶楚伧、邵力子等。“巢南坐镇苏州,以及时雨宋公明的资格,指挥一切”,陈去病是功不可没的。

  1910年春,为结社不辞辛劳奔波的陈去病,又受聘来到设在杭州蒲场巷的浙江高等学堂。这时他征得“匡社”同志的意见,另成立了“越社”。越社的宗旨同样是为反对清廷,与成立南社的动议基本相一致。陈去病所以仓促之际成立“越社”,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匡社”的主要负责人宋紫佩琳,在开展纪念秋瑾、反对清廷的活动时,受到当局的追究而来到杭州浙江两江师范学堂优级科就读,遂成为鲁迅的学生。陈去病当仁不让撰写了《越社叙》,并与鲁迅、宋紫佩琳一起参照“南社”拟订了十条又一则的《越社简章》,在北京的《帝国日报》等报纸上发表。这期间。陈去病把自己写的赞颂秋瑾的文章作为课文教授学生,遭到地方反动势力的忌恨,差一点遭暗算,幸赖于绍兴进步学生相助,方才免祸。这一年夏天,陈去病离开绍兴去杭州,筹划六月初六秋瑾忌日组织同志、亲友进行祭奠活动。陈去病已经起草了祭文,但是消息走漏了,清政府侦骑四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已聚集到杭州的秋社同志和其他革命党人,只得分散隐蔽。清廷下令捕缉陈去病和徐自华、吴芝瑛等。徐自华、吴芝瑛避祸上海;时汕头《中华新报》老友来邀,陈去病接受同志建议,准备去南方暂避。临行前,他回到同里安排家事,同时去黎里向柳亚子告别,两人感慨时事,十分投机地畅谈了两日。陈去病临别时赠诗一首:“梨花林里叩重门,握手相看泪满痕。故国崎岖多碧血,美人幽抑碎芳魂。茫茫宙合将安适,耿耿心期只尔论。此去壮图如可展,一鞭晴旭返中原。”

  1911年初,陈去病又到杭州浙江高等学堂任教,在那里,他介绍了原绍兴府中学堂学生宋琳入南社。并支持宋琳在原绍兴匡社的基础上组织越社,鲁迅、范爱农等均为社员。在《越社叙》中,陈去病号召革命党人以人定胜天的坚定信念,百折不回地从危难中拯救祖国。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