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撰《辛亥革命前后的我》(7)
辛亥革命网 2012-01-3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于今基于我的楚辞研究,知道世界文化同出一源,区区种族的歧见,更属无谓,我算已摆脱了狭小的民族主义圈子,迈进阔大的世界主义的天地了。可是,不知什么缘故,我对满清仍抱甚大的恶感。每见有些遗老遗少,眷念前期,喜谈掌故,隐约委婉地对满清歌功颂德,心理辄觉老大不快。于今五族共和,我对旗籍人士当然以同胞相待,可是,假使宣统还想复辟,我也要去做革命党的。人家说我对一种主义或思想,不能得风气之先去宣扬,等那主义或思想快落伍了,然后才来承认,笑我是个尾巴主义者,我每直认不辞。辛亥革命前,我太幼小,不知道革命,于今将进坟墓了,又说要革命,抓尾巴恐怕连尾梢上的毛也抓不着,不太可笑吗?但我不管,我不许异族再来统治我们!
我的祖父自光复后,隐居不出,贫病而死,我谅解他,对他不失其尊敬,因为他是我的祖父。像王静安先生投水殉清,我也谅解他,对他也不失其尊敬,但有时却怪他身系学术文章之重的人,作此匹夫匹妇之愚行,哪里犯得着?何况他所殉的还是异族之君呢。
这当然是我的矛盾,但也可见种族情感果然基于人类的天性,不是理性所能解释的!”
读苏雪林《辛亥革命前后的我》令人所想到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义意所在,社会大变革时的人们应该是跟上潮流的!
雪林逝世后,台湾为她出版了十五大卷《苏雪林日记》,读了晚年部分,日记相当琐碎,国际风云;两岸互动;人际交往;病况实录;以至青菜、萝卜账。文笔简洁,不乏生趣。她素称“胸无城府”,在日记中就更肆无忌惮。尽管她屡谓“对政治不感兴趣”,然日记中记载颇多。什么局部战事,拉宾下葬,保钓事件,大陆演习,台湾选举,林林总总,乃至黛安娜的绯闻。她最为关注的是两岸关系。有趣的是她一边推崇蒋介石,一边又指责:“如日中天之运气,全被蒋介石作尽耶”、“自己穷蹙一孤岛,享安宁之福,究竟是小朝廷,连东晋南宋都比不上!”她最反对台独,她在日记里写道:“李登辉有他台湾独立建国日期表。”( 1994年11月21日)1996年台湾“总统”选举时李登辉为装门面,与其妻曾文惠作礼贤下士状,登门拜访苏雪林。曾文惠还赠苏雪林学术基金会100万台币。李登辉当选后,她还是骂他“帮民进党的忙。”慨叹“国父辛苦建立中华民国将被推翻,国民党亦将被消灭,台湾必将归中共。”( 1996年3月24日)……她给南京的干女儿秦传经写信说“将来台湾闹独立,我要到你这儿终老。”
苏雪林逝世后,遵照她的遗嘱,由遗嘱执行人成功大学唐亦男教授领衔,率成功大学师生十三人于1999年8月护送苏雪林的骨灰回皖,葬于她的母坟一侧,圆了苏雪林的长伴慈母的梦。同时,在黄山国际大酒店召开了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两岸三地学者 200余人参加。又经当地政府批准,在苏雪林故居建立了苏雪林纪念馆。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