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撰《辛亥革命前后的我》(3)

辛亥革命网 2012-01-3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作家苏雪林长于记实之作。在辛亥革命百年到来之际,有幸重读百岁作家苏雪林撰《辛亥革命前后的我》,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辛亥革命时代的

  二叔赴日本仅年余便返国,当时我太幼小,不知他为什么,认为他和尚当腻了,又返俗,后来才知道是为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我国留日学生认为有辱国体,闹了很大的风潮,许多留学生都卷起铺盖回国,二叔也是回国学生之一。

  他在祖父县衙里装了一条假辫,睡个午觉,辫子会掉下来,小孩顽皮扯辫梢一把,也使他立刻秃顶豁露,当堂出彩,他常怨苦不绝。后来头发长长了三四寸,那条假辫才编结牢固了。

  二叔在日本时,不知曾否加入中山先生的兴中会(我想他没有,但看他以后和革命党不发生关系便知),不过他一到日本,思想便起了绝大变化,回国后便在弟辈侄辈中灌输革命思想,宣传排满理论,县署里那间为男孩们所设置的书房,空气日益激变,老师不知道,祖父当然更不知道。

  记得有一回我在书房门外走过。忽见四叔五叔六叔,大哥二哥在庭院里用竹竿挑起一方白纸旗,旗上大书:

  杀尽满洲鞑子,

  恢复大汉河山。

  他们在旗下拍手欢呼。我那时已能读一些旧式章回小说,在精忠岳传里知道金国人叫做鞑子,又听见人说我们的大清朝皇帝也是鞑子。不过我那时头脑里并无种族之见,只知皇帝高高在上,和我听惯的“玉皇大帝”、“如来佛”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再者祖父经常说那类忠爱的议论,我虽听得似懂非懂,也相当受他的影响,现在看见“杀尽满洲鞑子”一类大逆不道的话,竟在县署里出现,我怎能不惊!

  我当时便学着祖父的口气对他们说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是想造反吗?造反是要杀头的啊!”

  他们见秘密被人窥破,颇为气愤,一齐握拳跺脚骂道:“小鬼头,谁教你来偷看?快滚吧!你敢把今日的事去对人说,看我们不揍你个半死!”

  我吓得拔脚就逃,果然不敢把那天所见对人提起。

  二叔在家里没住多少时候便到上海,和那些回国留东学生创立中国公学。他居然说服了祖父,捐出了一笔廉俸,作为公学的开办费之一部分。他自己在那个学校里算是创始人,又算是学生。三叔、四叔、大哥都跟他去上学。五叔体弱多病,六叔二哥年龄太小,仍留祖父身边。后来六叔二哥还是去了。中国公学是光绪乙巳年(公元一九○五)开始创立的,第二年,即光绪丙午(一九○六)胡适之先生也考入这个学校(见他的《四十自述》),可见我们一家人和胡先生都有同窗之雅。可是,五四运动后,胡先生出了大名,我却没有听见叔辈谈起这件事。开始我不知其故,现在才知道胡先生在中国公学时,名字是“胡洪骍”庚戌年(一九一○)他考清华官费赴美留学才改名为“胡适”的,无怪我二叔们弄不清楚了。

  至于我二叔在那公学里经过了一个短时期,祖父便要他回家结婚,他的命果然不利妻宫,不久又遭了鼓盆之戚。心灰意冷,和尚固不做,革命也不谈了。进了天津法政学校,第四次续弦,生了一夥儿女,自此只想谋个一官半职,获升斗之禄,以维家计而已。我的四叔和大哥后来也均以家室之累,壮志消沉,成了一个普通人物。可见人在少年时代以无所牵累之故,思想纯洁,志气也较高,是非善恶之辨,比中年老年来得正确,究竟是可爱的!

  晚清的政治被西太后和一群昏庸贪戾的亲贵大臣,搞得败坏不堪,人心尽失,革命的火种蔓延愈广。听说一个叫做吴樾的革命党,身怀炸弹,强图挤上火车,行刺出洋考察的五大臣,五大臣没有刺到,他自己却给炸弹炸死。没过几时,又听见有个革命党叫做徐锡麟的捐了一个道台,刺杀安徽巡抚恩铭,被捉住剖心活祭。又有一个女党员名叫秋瑾的在大通被砍头。当祖父到上房,心情非常沉重地把这些消息报告给祖母时,祖母总是战抖抖地说“啊!啊!革命党这么厉害,又这么不怕死,看来大清江山是保不住了呀!”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