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解读(9)

辛亥革命网 2013-04-0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梅氏乡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武昌革命真史》以亲身经历,耳闻目睹,披露了众多日知会革命党人为那场革命流血牺牲之史实,将日知会领袖刘静庵些许革命事迹穿插书中

  刘静庵死时,狱友狱卒抚尸痛哭如丧考妣

  原文: 闻辛亥五月十六,刘公敬安竟死于武昌模范监狱,痛哉!呎呎天涯,牢门深锁,其疾未能亲,其死未能知,徒具救国苦心,竟未能亲见义旗之高举,推翻数千年帝国之专制,恢复汉族独立无恙之山河,饮恨而终,不知其目能瞑否。刘公敬安平日一念慈悲,与受难之众囚,感情甚厚,死时,皆抚尸痛哭,如丧考妣。中西牧师,闻号哀痛,迅至狱中,清尸殓塟,盖恐狱吏暴戾,弃尸于野也。狱官初不之允,固请而后许,遂舁致武昌圣马可堂厚殓之。入棺之顷,刘之老母,抚棺痛哭,晕死者再,几不知其子之真相。盖骨瘦如柴,年仅三旬余而鬓发尽白,其为国所受之苦,可以想见。(《前编·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记》184—185页)。

     据刘静庵后人讲,刘静庵年少曾随师习文练武,练过几年气功。他在狱中昼夜呼叫,既是引起清廷错觉,又是抒愤立志,更是排泄体内毒气。清吏那般毒打,没有打死,缓过气来,如不奸人加害,不可能几年之后,那般死去。刘静庵之死,也是重大历史之谜。许多日知会精英死得不明不白,有的称跳海自杀,有的称暴病身亡,有的嫁祸于人,隐匿主使,历史仅是这般向后世交代?

  武昌起义及各省响应,日知会长期奋斗促成之

  原文: 中华铁血军,时得以与三十一标、三十二标张聘安、梅鼎洲、钟剑林所办之集贤学社,四十一标赵鹏飞、贺公侠辈所办之自治团往来。尚有多数同志如樊学海、柯大琼等看望狱中伤心人也。······集贤学社结合军学两界同志,分往各省,作同时革命之准备,而主持其机关之张聘安,广济龙坪人,本儒生而经商,专筹各志士出行之旅费。梅鼎洲,字治逸,黄梅人,则由安徽新军队官,而往云南充讲武堂教授,及武昌起义之日,助唐继尧克复贵州,后被部下鲁某所杀。其余分往各省响应武昌起义者甚多,多被各省之反民国派所害。当日秘密运动,尚有李长龄、曹振武等分往各省军队,然至今几无从记录也。(《前编·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记》186—187页)

  ······黄兴亦派谭人凤、居正秘居汉口,与同志联络,不甚得要领。斯时人心思汉,举国同仇。而日知会变名之各机关及日知会会员散往各省运动之成熟,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然辛亥五月,党人聂豫等在武昌黄土坡营房闹事而逃,致武昌各兵士一律不准带子弹,惟······七月,武昌风声紧急,恐杨玉如家不慎,即托丁佛堂租俄租界宝善里十四号为革命机关。党人大半日知会老会员,取名共进会······.(《前编·第十五章 铁路国有问题与武昌起义前之准备》378—379页)。

  解读: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前编,介绍了那场辛亥革命之源流,正编则重写了武昌起义及各省之相应。就日知会在那场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较为客观介绍。那场革命的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其组织者,有日知会革命党人身影;武昌起义更是日知会员和日知会会员变名组建的革命团体组织发动:起义军打出的旗帜、高唱的军歌、制定的纲领、讨清檄文等等,都属日知会会员制作,使用的纪年,采用的也是日知会使用的黄帝纪年,共和国体为日知会首倡;各省纷纷响应及湖北军政府被独立各省推为临时中央政府,与各省日知会革命党人的活动密不可分······

  刘家运即刘静庵

  原文:适八月醴陵萍乡起义,势甚汹涌,鄂中清吏遂注意于日知会。是时高家巷圣公会会长胡兰亭,已赴日本东京青年会。主高家巷圣公堂者,乃刘藩侯会长。适长沙圣公会会长黄吉亭亦派往日本。刘藩侯即由吴德施主教调往长沙。而高家巷之会长即派余文卿。其子余日章,乃日知会会员,素与冯启钧之同事朱通往来。朱通暗泄冯启钧捕拿日知会会员刘家运(即刘敬安)等消息。余日章归告其父余文卿。余文卿询之刘敬安,谓萍醴案中牵连之刘家运是否君之别名。冯启钧捕之急,刘敬安隐约其词。(《前编·第七章 武昌日知会之破案》139—140页)。

  ······忽至武昌署前之旁厅,众人聚问所犯何案。看守者应曰:昨日在黄冈县拿获二革命党,系与刘家运、朱子龙同犯一案。于是观众拥挤。(《前编·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记》166页)

  刘公敬安,名贞一,道号保罗,家运其别字也。籍湖北安陆府潜江县。生于一千八百七十五年。父麒辛卯贡生,母金氏。兄弟四人,敬安居长,世代书香,敬安未娶,以其弟之子刘应松继承之。(《前编·第八章 殷子衡之日记》185页)。

  解读:丙午冬,清廷通过内奸,掌握准确情报,镇压萍浏醴起义,撒下天罗地网,将悬赏重金,重点通缉的革命领袖刘静庵等人抓获。武昌圣公会会长胡兰亭,长沙圣公会会长黄吉亭等人也在第二批抓捕之列,先后潜逃。刘静庵,原名刘世文,乳名贞一,其静庵(敬安)、家运之字都为外出革命后所取。他之所以自年少便有那么多追随者,除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识,过人的胆识,更在于他有着极大的人格魅力。他待人和善,不分贵贱,同情弱者,不畏强暴,从而得到众人敬重、赏识和亲赖。在世时,极少人直呼他的名字,都以“先生”相称。街房邻里称之为“刘家大相公”。他为人谦逊,对年长者,都以先生相称,对年少者,称之为兄弟。与吴德施、胡兰亭、黄吉亭等人都属兄弟、而非师徒关系。他一生好施舍,生活极为简朴。他及他领导的革命志士,都是济世之才,不可能干那种鸡鸣狗盗之事。他之所以不建立革命根据地,而是选择走以满清之力,推翻满清之路,是恐给苦难深重的民众带来更多灾难。

  刘静庵被捕后,美国教会人士为其辩护刘家运不是刘静庵,是恐清廷以“匪”之名,将他即行杀害。日寇全面侵华时,为打出正义之招牌,抬出孙中山。蒋介石、汪精卫之流随之附和。张难先恐令他敬重的领袖刘静庵 及日知会革命党人遭到更大迫害,也力辩刘家运非刘静庵。此并非张难先不知其实。  

   刘家运即 刘静庵,是欲拯救中华民族之英雄,是领导革命党人推翻满清王朝之领袖,是日寇侵华和打着民国旗号的政客们追逐革命果实之牺牲品!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