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学泰斗沈家本(8)
辛亥革命网 2013-02-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二)沈家本尤重目录学著作。据《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由沈兆奎著录略云:“《古书目》四种十四卷(吴兴沈氏家藏稿本)。清沈家本编。此书凡四编,第一编《三国志注所引书目》、第二编《世说注所引书目》、第三编《续汉书志注所引书目》、第四编《文选李善注所引书目》。
据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三国志注所引书目》(民国归安沈氏刊《沈寄慾先生遗书》本)。沈家本撰。本书为裴松之《三国志注》所引书之书目,前有编者沈家本序。
古书之存于注释家者,以裴松之《三国志注》为最古。清人赵翼在《廿二史劄记》中曾记有《三国志注》所引部分书目,但赵氏所列仅五十余种,且遗漏甚多,舛错不少。沈家本有感于此,特对照原书,重加编辑。本目收书二一0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计经部二二家;史部一四二家,包括正史十四部、古史十四部、杂史十一部、载记一部、起居注三部、旧事二部、职宫六部、仪注一部、刑法四部、杂传六二部、地理四部、谱系十六部、簿录四部;子部二三家,包括儒家九部、道家二部、法家部、杂家八部,兵家一部,五行一部,医方一部;集部二三家,包括别集二十部,总集三部;较赵氏所辑增加四分之三,颇为详备。
本目著录首列书名,次标出处(在《三国志》中属何篇),再加案语。案语介绍作者、阐述版本源流,比较版本异同、优劣,颇见功力。如“经部、马融注尚书条”的著录:马融注《尚书》案:《隋书,经籍志》,《尚书》十一卷,马融注。释文同《唐书。艺文志》书类《马融传》十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一卷者,误也。《宋史·艺文志》不录,盖已亡。近人孙星衍有《马郑尚书注》辑本十卷。
有的案语不仅详述一书的版本源流,且对该书的注疏笺等情况进一步阐明,可帮助读者加深对此书的了解。如“经部·诗郑玄注”条的案语在记载《诗·毛传郑笺》的各种版本后进一步指出:“二唐志有毛苌传十卷,是唐诗毛传有单行者。至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孔疏引郑氏《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然则郑笺特因毛诗而表识其旁,如今人之签记,故谓之笺(此说本提要)其书本合于毛传,非别行也。”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沈家本撰《世说注所引书目》三卷(民国间归安沈氏刊《沈寄耪先生遗书》本)。
本书为梁刘孝标《世说新语注》所引书之书目,前有编者沈家本序。在古书注中保存书目者,以南朝刘宋时期裴松之所撰《三国志注》为最早,稍后即为此书。《世说新语》系刘宋刘义庆所撰,其内容记汉末至魏晋之佚闻琐语。梁时刘孝标为《世说新语》作注,纠正义庆之纰缪,极为精审。尤其是孝标在注中大量引用古书,且记载详实,历来为人所推重。
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前人曾为《世说新语注》所引书编过书目,并作考异。惜辑本久佚,无从查考。而《世说注》所引之书,今存者已十不及一。沈家本有感于此,对照原书,重辑书目,按四部分类,计经部三十五家;史部二八八家(包括正史二八家,古史十四家,杂史十二家,载记四家,起居注二家,
旧事二家,职官八家,杂传一四三家,地理二十家,谱系四五家,簿录十家);子部三九家(包括儒家九家,道家六家,名家一家,墨家一家,杂家十家,农家一家,小说家二家,士兵家二家,天文一家,五行家四家,医方二家);集部四二家(包括楚辞一家,别集三九家,总集二部);释家十家;凡四一四家。
本书著录仍按《三国志注所引书目》之例,首记书名,继述出处(在《世说新语》中属何类何篇),再加案语。案语记述版本源流,考证是非得失。如“史部,杂传类”幽明录条: 幽明录 伤逝 《隋志·幽明录》二十卷,刘义庆撰。《二唐》作三十卷。章宗源曰:“幽明”或作“幽冥”。《史通》言:唐修《晋书》,多取《幽明录》。今考御览人事部,引石勒问佛图澄擒刘曜兆,谢安梦乘桓温舆行,见白鸡而止。魏武帝梦三马食一槽,王茂宏梦人以百万钱买大儿长豫,此类皆《晋书》所取资。有些古书,在隋唐志中皆未著录,则在按语中加以注明。如“《文选·谢脁登三山诗注》引山谦之《丹阳记》,以下八书隋唐志皆不著录”、“神农书文隋唐志皆不著录”等,这对于查考唐以前綑书存佚的情况很有参考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清)沈家本撰《续汉书志注所引书目》 三卷(民国归安沈氏刊《沈寄箱先生遗书》本)。
本书目又名《续汉书八志补注所引书目》,前有沈家本序。晋司马彪作《续汉志》八卷,梁刘昭为《续汉志》作补注。刘昭,字宣卿,平原高唐人,天监初以奉朝请起家。昭伯父刘彤曾集诸家《晋书》以注干宝《晋纪》。昭又集后汉同异,以注范晔《后汉书》,世称博悉。后迁为通直郎,出为剡令,卒于官。刘昭因晔《后汉书》无志,故将司马彪《续汉书八志》注以补之,分为三十卷,饼入范晔《后汉书》。司马彪之书及刘昭补注,历来不为古籍研究者所重视,鲜有记述。沈家本有感于此,将《续汉书志》及补注所引书目辑为一编。分为经、史、子、集四部。计经部六六家;史部一一二家(包括正史二四家、古史五家、杂史八家、载记二家、起居注三家、职官九家、仪注七家、刑法二家、杂传十二家、地理三八家、谱系一家、簿录一家);子部四二家(包括儒家七家、道家二家、法家二家、杂家十家、兵家三家、天文十八家);集部二二家(包括别集、总集);凡二四二家,体例仍依《三国志注所引书目》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