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法学泰斗沈家本(11)

辛亥革命网 2013-02-2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沈家本是是中国近代著名法学家,清朝末年中主张“法律救国”的代表人物。他毕生从事法律研究,建树卓著。他的法律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

  19、 光绪十年(1884),沈家本在浙江湖州购房,从潘姓家购得甘棠桥直街住宅一座。

  20、 光绪十二年(1886),沈家本的《剌字集》刊刻成书。尽管此时沈家本已经以律鸣于时,但他仍在刑部任职,为一介司员。

  21、 光绪十六年(1890)闰二月,沈家本跟随刑部侍郎薛允升随扈东陵。

  22、 光绪十九年(1893),沈家本第十次参加京察,取得上等名次。同年八月,朝廷有旨,沈家本简放天津知府。八月二十日,光绪皇帝在勤政殿召见沈家本。同年九月,在赴天津前,沈家本的长女与汪大燮在北京成婚。十月,沈家本离北京,先到保定参拜藩臬两司,于十一月初一到达天津。

  23、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沈家本在天津任知府。

  24、 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天,沈家本由天津知府调任保定知府。

  25、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中国发生“戊戌变法”运动时,沈家本在保定任知府。当年,保定发生“北关教案”。

  26、 光绪二十五年(1899)九月,沈家本在北京接受光绪皇帝的召见,“得旨著仍在任以道员尽先即补”。时年,沈家本59岁(虚岁六十岁),写下了思乡的《寄示云抱》组诗10首。

  27、 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沈家本从北京回保定。当年,义和拳运动声势甚大。随后,八国联军侵华。那年,沈家本先是被擢为直隶通永道,后暂署直隶按察使。不久,又被升迁为山西按察使,但未赴任。外国联军占领保定后,九月初一,沈家本与藩司廷雍等官员被外国联军拘禁。九月十五日,廷雍等人被外国联军所杀。沈家本虽免一死,但一直被拘禁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清政府在《议和大纲》上画押后才释放。释放后,沈家本即踏上前往西安之路。

  28、 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沈家本前往西安路上,在开封与妻子儿女相遇。二月下旬,到达西安。时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均在西安避难。沈家本觐见两面三刀宫后,得旨“命山西按察使沈家本开缺,以三四品京堂候补”。五月十四日,谕旨“以候补三四品京堂沈家本为光禄寺卿”。五月二十八日,沈家本先行离开西安,为两宫回京作开道准备。十月初四,朝廷有旨;“以光禄寺卿沈家本为刑部侍郎”。沈家本回到北京后,即到刑部侍郎职位上任职。名列朝班后,沈家本在北京购置了金井胡同的一座宅房为自己的住宅。

  29、 光绪二十八年(1902)正月十三日,谕旨:“转刑部右侍郎沈家本为左侍郎”。二月,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三总督保荐沈家本、伍廷芳出任修订法律大臣。

  30、 光绪三十年(1904)四月初一日,沈家本等人主持筹建的修订法律馆正式开馆。当年,沈家本和他所在的刑部遇上潘御史弹劾案。

  31、 光绪三十一年(1905),删除旧律《大清律例》中部分条款工作告竣。沈家本等向朝廷上《删除律例内重法折》,力主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剌字等酷刑,得到了朝廷的允准。那年,沈家本六十六虚岁,他在北京金井胡同宅院内修建了枕碧楼。年底,上海发生“大闹会审公堂案”。

  32、 光绪三十二年(1906)沈家本主持的清末修律开始进入法律制度的创新阶段。四月初二日,沈家本等向朝廷上《进呈诉讼律拟请先行试办折》并附《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其中还专门就中国增设陪审员和律师制度提出了立法建议,在制订新律和改革传统司法体制方面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当年,清朝廷进行官制改革。九月,朝廷谕旨:“大理院正卿,作为正二品,著沈家本补授”。因此,沈家本成为中国近代最高法院——大理院的第一任院长,开始主持清末司法制度的改革。

  33、 光绪三十三年(1907),沈家本撰写了《裁判访问录序》和《监狱访问录序》,从心底发出:“我法之不善者当去之,当去而不去,是之为悖;彼法之善者当取之,当取而不取,是之为愚”的法律改革的至理名言。四月,大理院与法部之间发生“部院之争”后,清朝廷将沈家本调任法部右侍郎。九月,沈家本以修订法律大臣身份,开始重新组建官制改革后修订法律馆。同月。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央官办的法律学校——京师法律学堂在北京正式开学,沈家本出任学校管理大臣。此时,因起草《大清新刑律》草案,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与心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礼教派之间已经发生“礼法之争”。同年,发生在湖州的“海岛教案”,历经十二年,终于有了最后结局。

  34、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为制订民事法律和商事法律,沈家本向朝廷奏请进行民俗商情调查。同年,沈家本专门作二首七绝诗寄给日本友人二村啸庵。

  35、 宣统元年(1909)二月,沈家本与外务部向朝廷进呈《国籍法》草案。同年,沈家本向朝廷又一次上《删除奴婢律例议》,奏请禁革人口买卖。八月二十九日,沈家本主持修订的《大清现行刑律》编纂告竣。同年,沈家本整理编辑的《吴兴长桥沈氏家集》交付刊刻。九月,沈家本作《浙江留京同学录序》。

  36、 宣统二年(1910)二月,沈家本又向朝廷上《变通秋审复核旧制折》,请求废除京师九卿会审制度和外地督抚会审制度。八月,朝廷下谕:“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充资政院副总裁”。十一月,沈家本主持起草的《大清新刑律》草案提交资政院议决。同年十一月,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全国性的法学组织——北京法学会成立,沈家本出任首任会长。十二月,沈家本主持起草的《刑事诉讼律》和《民事诉讼律》二部法律草案告竣。

  37、 宣统三年(1911)二月二十二日,因遭礼教派弹劾,沈家本在无奈之中提出辞去修订法律大臣和资政院副总裁,朝廷谕旨:“以大学士世续,为资政院总裁,学部右侍郎李家驹,为资政院副总裁”。又谕:“命法部左侍郎沈家本回任,以大理院少卿刘若曾,为修订法律大臣”。九月二十六日,在武昌起义后的袁世凯“责任内阁”中,沈家本出任司法大臣。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沈家本以司法大臣身份参加了清帝退位诏书仪式。

  38、 民国元年(1912),南北议和后,请沈家本出任司法总长的呼声甚急,但沈家本均予以年高有病而婉言谢绝。六月十二日,袁世凯派人给沈家本送来“总统法律顾问状”。八月初二日,沈家本为停刊一年的《法学会杂志》复刊作《法学会杂志序》。八月十三日,陈其美(英士)到北京金井胡同枕碧楼拜访沈家本。十月二十六日,沈家本将北京的湖州会馆帐目,移交给新任会长丁少兰。

  39、 民国二年(1913),沈家本73岁,虚岁为七十四岁。五月初五日端午节那天,沈家本在北京金井胡同枕碧楼去世。次年(1914),沈家本的灵柩运回故乡,归葬在湖州妙西。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