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3)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蒋美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戊戌维新运动以后,随着,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
女性的角色变迁是与社会结构的变动紧密相关的。转型社会政局的动荡和经济、文化模式的过渡特性造成了女性力争塑造新角色的不稳定性。民初,随着女子军的解散、女子参政运动的失败和女子实业活动的不振等境况的出现,女性曾为之努力和争取到的角色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活跃一时的女界精英出现了角色分化。一些人革命心态不老,流亡海外继续斗争:一些人则丧失了革命意志,陷入悲观之境。个中不乏自杀者,抑郁而死者,遁入空门者,沦为妓女者,甚至有叛变革命者。如清末抗婚参加革命的黄扶庸辛亥革命后回到家中,面对的仍是家庭包办婚姻。黄扶庸失望地告诉友人:“家庭专制,无可革命,只可远离,以避其锋。’她只好再度逃离家庭。‘=次革命’失败后,她流落港澳,无家可归。家庭角色和政治角色的失败使她心灰意冷,1914年她竞和曾为“女子北伐队”队员的邓慕芳一同跳湖自杀,以角色的终结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另有曾组建过上海女子国民军和创办过女子
植权物产公司的林宗雪、张馥真两姐妹在政治、经济角色受挫后而消沉下去。林宗雪因精神苦闷而一病不起,张馥真则与女子北伐队丁志谦往杭州遁入空门。梁荃芳在北伐后,无以为生,流落到香港当了妓女。沈佩贞、吴淑卿等一代女杰则发生了角色蜕变,她们一个成了“洪宪女臣”,一个成了扑杀革命的鹰犬。从这些上层知识女性的走向可见当时女性角色变迁的不稳定状态。
当然,转型社会女性角色的变迁虽然积几千年的厚力而一变,但新的角色形象取代旧的角色形象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有一个从外表到心灵的内化过程,有一个从少数人到多数人扩散的过程,有一个九曲回肠向东流的过程。中国社会转型的长期性也决定了女性角色变迁的长期性。这个课题在五四时期又一次被女性们进行了大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