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2)

辛亥革命网 2011-03-05 00:00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蒋美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戊戌维新运动以后,随着,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变迁的特点,

三、弥漫着欧风美雨的气息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同时是以女权较为发达的西方女性角色模式为参照系的。在西力东侵的炮口下,欧风美雨逐渐浸润到中国大地。先进的中国人士纷纷译介西著,畅谈西方女性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方面已经取得的权利和地位,号召中国女性以她们为角色榜样,不仅应该而且能够获得甚至超越于西方女性的现有角色地位。当时有些刊物特别是女子刊物如女子世界》、《中国新女界杂志》、《中国女报等专门辟栏介绍外国妇女状况,发表的文章不胜枚举,如<世界妇女之将来》、美国第一女大学校之建立》、《美国女医出外》、(英国妇人争选举权》、《世第一女杰罗兰夫人传》等等。此类文章介绍了西方女性对自由婚姻的追求,对政治斗争的投入,对参政权的争取,以及从业、就学和拥有的较为开放的生活方式等,读来不禁令人为之神往。迎合着这种西式化的角色期待,中国女性的角色变迁明显地打上了西化的烙印。就当时激进女性的参政角色行为而言,显然受了英国‘战斗的参政派’的影响。英国“战斗的参政派’出现于1903年。1912年前后,这一激进派开始采取一系列激烈的手段,如拒绝纳税、捣毁会场、焚烧车站、毁坏商店橱窗、焚砸邮筒等,以争取妇女参政。这就为中国以唐群英为首的女性参政激进派树立了角色榜样。1912年,唐群英大闹参议院,打碎玻璃窗,踢倒卫兵,并在同盟会改组会上殴打宋教仁等事件,无疑是受了英国的“战斗的参政派’的启迪而发的,堪称中国女性学习西方女性角色行为的一个结果。再说民初女性的生活角色,更是‘洋’气十足。女性服饰的西洋化最直观地反映了这一事实。再如清末民初的婚姻角色也融进了西式风味。‘洋化’的女青年们醉心于自由恋爱,婚礼由家庭而公所,婚服由绸缎而西服,改跪拜为鞠躬,交换结婚戒指,唱文明结婚歌,称夫婿为新郎等,都是这种去土求洋、西风浸染的具体表现。要之,清末民初的中国女性是沐浴着欧风美雨而进行角色变化的。

四、交织着转型时期的特征

    辛亥革命时期是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女性角色的变迁因之也具有这种过渡性特征,即一方面传统的角色规范仍顽固地盘踞不去,另一方面,新的角色规范则要艰难地夺取阵地,角色冲突随之发生,结果是新旧角色规范的杂糅并存。女性教育角色的兴发本是女性角色走向现代化的一大成果,但在辛亥革命时期,女性的教育角色整体被限于‘贤妻良母”式的范围内,不能自由地进行角色发展。甚者如湖北黄陂县于1909年创办的木兰女子学校之情景。为了不触犯当时的封建教化,创办者竟将校址设在“铁锁龙潭的中心处,碧水环绕,人烟稀少,偏野僻静,还多处筑篱构墙,戒备森严,只一门与外相通,几乎与世隔绝的禁闭之地,修身课讲的则都是当时要女子们必须服从和照办的‘三从四德’等等封建道德的旧观念”。这样的女学恐怕只能教化出清心寡志的所谓“新女性’了。再者像当时出现的介于包办婚姻与自由婚姻之间的“允诺婚’即于父母之外,征得子女认可始通媒妁的婚姻形式也显现着女性婚姻角色的过渡色彩。类似现象不胜枚举。

    辛亥革命时期,女性角色模式的变迁具有不平衡性。就地域而言,女性角色的变迁主要发生于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偏远的内陆和广袤的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缺乏启动女性角色变迁的因素,因而少有变迁:就阶层而言,置身城的青年知识女性及涌入城市就业的女工是发生变迁的主体,栖居乡村的广大妇女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的角色模式基本没有变化:就数量而言,发生角色变迁的女性与两亿女性相比,实在是区区少数。如女子参政运动虽然闹腾了一年多,但积极参加活动的“女子参政者不过数十人而已。其趾高气扬,不过上海南京而已”。活跃于反帝反清斗争中的女性也不过几百余人。女性对教育角色的获得在这一时期可算成绩不菲。但到1913年,全国中等学校中女学生人数不过11068人,占全体中学生仅9. 43%。1907年全国男小学生928775人,女小学生仅占约1/60。

    此外,转型社会的巨大落差造就了女性角色变迁的受阻性和不稳定性。历史的积淀往往是要以滞后面貌对新事物加以抗拒。中国伟大的传统更加重了已失落几千年的女性角色回归的艰巨性。比方在参政运动中,女性的参政行为受到了群起攻击。1912年2月,《民立报》记者空海发表对女子参政权之怀疑》,挑起了对垒态势。张纫兰紧随其后,发文断言女子不宜参政。章兆彦、章兆廉则在上海创办‘‘女子进德会”,把禁绝女子做官、当议员列为条例。这些言论四处充溢,造成了女性参政角色的巨大压力,直至最后失败。再如,女子剪发在当时普遍受到政府与家庭的阻止。湖南长沙衡粹女中的学生周永祺,在辛亥革命后自行剪发,并联络几个妇女组成了‘妇女剪发会”,呈请湖南省政府立案推行。结果被斥之为‘不中不西不男不女之怪现象”,不但不准立案,周永祺还被勒令蓄发,恢复本来面目。在这种情况下,女子剪发因缺乏角色认同的市场不能顺利推行。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